印度反對黨、公民組織、學術界與教育界強烈譴責與抗議政府禁令。位於首都新德里(New Delhi)的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一個學生社團25日試圖舉行《印度:莫迪問題》放映會,BJP政府出動鎮暴警察強力壓制,逮捕多名大學生。
莫迪與BJP政府除了禁止實體播映,也要求社群平台不得分享,而推特(Twitter)與YouTube竟俯首聽命,刪除影片相關連結。畢竟是14億人口的市場,萬萬得罪不起。國家機器與跨國科技鉅子聯手運作,粗暴、怯懦、無恥。
自稱「言論自由的絕對擁護者」的推特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對於自家公司全力配合印度政府的言論檢查、新聞檢查,輕描淡寫表示世界那麼大,而且他還有特斯拉(Tesla)、太空探索(SpaceX)兩家大公司要經營,沒有閒工夫管推特助紂為虐這檔事。
只不過「禁令」有時候卻是最強而有力的宣傳。推特與YouTube不給用沒關係,還有Telegram與WhatsApp。新德里的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學生會24日要辦放映會,校方乾脆對校園斷網斷電,但學生透過Telegram與WhatsApp分享,用筆電與手機看得不亦樂乎。
《印度:莫迪問題》到底揭露了什麼問題,讓莫迪與BJP政府連「民主遮羞布」都忙不迭地一把扯下?一個關鍵詞是「2002年古加拉特邦暴亂」(2002 Gujarat riots)。
2001年10月莫迪攀上政治生涯第一座高峰,當上家鄉古加拉特邦的首席部長(Chief Minister,行政首長)。翌年2月27日,一列載運當地印度教朝聖者的火車遭到焚燬,造成58人死亡。莫迪把握機會,迅速宣稱慘劇是「當地穆斯林策劃與發動的恐怖攻擊」(經多年調查仍有爭議)。
對狂熱印度教徒而言,這項指控有如動員令,宗教暴亂遂一發不可收拾,至少造成1044人死亡(官方統計,實際數字可能兩倍)、2500多人受傷,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慘重死傷之外,15萬穆斯林逃往難民營,許多穆斯林女性遭到印度教徒男性強姦。
穆斯林只佔古加拉特邦人口約十分之一,慘況可想而知。暴亂持續了幾個月,事後許多批評者指控,莫迪及其邦政府對暴亂疏於防範與因應,對穆斯林的苦難視而不見,甚至有搧動印度教徒暴民之嫌。莫迪對此矢口否認,面對相關訴訟也安然過關,數千人的鮮血並沒有拖累他的飛黃騰達。
但歷史的運作未必會配合政客的操弄。《印度:莫迪問題》重探歷史現場,訪談多位暴亂時期的受害者、新聞記者、人權工作者,取得多份先前未曾曝光的關鍵文件,揭露當年莫迪如何縱容暴民為所欲為。當時英國外交部曾進行秘密調查,時任外相史卓(Jack Straw)直指,這場暴亂是「典型的族群清洗(ethnic cleansing)」。
就如電影《無間道》的經典台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今日的莫迪是地緣政治舞台上的紅人,拜烏克蘭戰爭之賜,在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強權之間左右逢源。印度去年經濟成長8.7%,今年稍弱,但7%的預估值仍然相當亮眼。此外,印度可望在今年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也頗具象徵意義。儘管如此,莫迪恐怕永遠難擺脫宗教暴亂、族群清洗的惡名,就算效法中國建起「萬里防火牆」全面封殺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也難杜舉世悠悠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