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暴雨奏響日本老人悲歌 台灣躲得過?

2018-08-06 06:30

? 人氣

天然氣候災害加劇已是未來必然之勢,若政府無法在這場悲劇下有所儆醒並開始行動,那麼日本豪雨所釀成的長者悲歌,恐隨時成為台灣的明日寫照。(多維提供)

天然氣候災害加劇已是未來必然之勢,若政府無法在這場悲劇下有所儆醒並開始行動,那麼日本豪雨所釀成的長者悲歌,恐隨時成為台灣的明日寫照。(多維提供)

山林在土石流的沖刷下,露出一片片坑坑疤疤的光禿山土石;當農地在連續豪雨侵襲下,淪為一片水鄉澤國,觸目所見只有一片死寂。民眾原以為躲在可遮風蔽雨的屋舍中就能躲避災難,卻被迫爬上屋頂,如同孤島求生般,在飲水食物缺乏下默默等待救援。更多的是因行動不便,不及逃出屋舍而被「困死」在傾流土石下的長者,以及躲避不及被大水淹沒的老人,在滾滾洪流退去後,就陳屍於泥水之中。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此慘烈的畫面發生在已高度開發的日本。今年7月初的連續豪雨,在短短11日裏造成近3,000幢房屋全毀,2,500幢以上的房屋部分損毀,死亡人數高達223人,更令外界愕然的是,不幸喪生的民眾中有近七成死者是60歲以上的長者。這個數字讓人不禁想問,防災抗災能力被列入世界一流水準、有「防災模範生」之稱的日本,在具備高度精確的氣象預測技術下,面對豪雨及土石流等可事先進行預防性疏散或移轉避難的天然災害,為何會出現讓人如此觸目驚心的死傷數字。這一切究係人禍,還是天災?是人禍?還是天災?

不可否認,在當前全球氣候變遷、劇烈天氣不斷發生的情況下,本次侵襲日本西半部的豪雨挾帶梅雨和颱風西南氣流的「加乘效應」,雨勢來得又大又急,加上日本土地高達70%是由山脈與丘陵組成,豪雨伴隨洪水及土石流,確實加重天災的肆虐能力。然而,日本氣象單位對於天氣預測的精準,以及日本當局對於洪水與土石流潛在風險的掌握,照理說,明明可以採取各種預防措施,在災難來臨時,保全民眾的性命。

例如日本岡山縣倉敷市真備町因暴雨導致四分之一的地區慘遭洪水淹沒,當地曾經在2016年度對區域內可能遭遇洪水淹沒的地區,以及可以提供的避難場所,繪製出精細的「洪水土石流災害風險地圖」,而在本次豪雨災情過後,比對當地受災地區與「風險地圖」,發現地圖中預測的區域與現實情況幾乎完全一致,然而,仍有高達51人在豪雨中遇難,死傷數字為全縣之最,這代表「風險地圖」沒有發揮作用。

科技到位 人力不到位

甚至,在最嚴重的豪雨雨勢於7月6日開始侵襲前夕,日本氣象廳曾陸續向9個縣發佈了「大雨特別警報」,這種最高級別的氣象緊急警告只有在當地遭逢異常危險的災情才會發佈,通常數十年才有一次。日本氣象廳表示,警告發出後所有人都應對周遭環境保持警覺,不要遺漏來自政府的撤離資訊,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保全性命。而在豪雨來臨的當下,日本政府也曾利用手機簡訊與廣播報導等方式,向180萬民眾發出疏散命令,顯見日本當局對於防災的準備並非不充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