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地方選舉已過了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遭逢大敗的民進黨在多大程度上面對並解決了去年底敗選的問題,是不論支持民進黨與否的選民都欲試圖討論的問題。
除了賴清德在甫上任黨主席後設法處理黑金及學術倫理而祭出的相關黨務改革外,筆者認為民進黨當前危機的核心其實賴清德主席尚未直接面對,而這個危機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只要打開電視並轉到綠營色彩鮮明的政論節目便能發現,那就是部分民進黨政客與支持者對於民主的封閉式理解。這種封閉式理解使得這些政論節目從敗選至今仍花費大量時間討論「堅偉瑜」,彷彿只要這三位民意代表閉嘴,民進黨當前的危機就迎刃而解,2024的戰役便勝券在握了一般。
必須先提及的一點是,筆者並不認為堅偉瑜三人是部分人士所謂的「民進黨良心」,要說他們的言行全是出於道德良知而無政治算計是過於天真的一種想法,更何況他們從許多角度來看也有許多不適宜的部分,例如王、高兩人的高聲量所凸顯的是「表演政治」作為當代台灣政治人物求生存的捷徑之一,當這樣的民意代表往往能以最高票當選時,台灣民意代表的水準很可能朝向「重表演、輕審議」的趨勢演進,這對台灣民主政治的品質顯然並非好事。
然而,當前更立即可能腐蝕台灣民主的,反而是將堅偉瑜當三餐罵的部分民進黨人士。這些人對於堅偉瑜的批判並非肇因於筆者先前提到的表演政治(他們本質上也不排斥這種膚淺的政治形式,只要是他們喜歡的政客從事便無所謂。)而是這三位民意代表總是砲口對內,不願與黨內同志口徑一致,導致國民黨與民眾黨能夠從中作梗,藉由民進黨黨內的這些不團結份子來向選民確證民進黨的一系列疏失錯誤,而「親痛仇快」、「嚴重傷害基層黨員感情」成為這些民進黨人士經常掛在嘴邊對堅偉瑜們批評的理由。
然而,不論是親痛仇快,還是傷害了哪些人的情感,這本質上都是相當扭曲的民主觀念,因為他們假定了在台灣這一個政治共同體之內,有些人是「親」,另一些人是「敵」,而當親人犯了錯誤,作為同夥就應該掩飾避談,甚至必須利用敵人的錯誤來合理化自己人的錯誤。這種扭曲的民主觀念就是所謂「封閉式民主觀」,民主政治當中的「民」被理解為一個邊界清晰、單一封閉的實體,而非多元包容開放的群體。因此,當王世堅與高嘉瑜對林智堅論文案、蘇內閣的傲慢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時,這些認為民主政黨內部理應要和諧一致,槍口一致對外,「敵我分明」重於「是非分明」的民進黨人士便忍不住跳腳,欲除之而後快。
隨著中國政治情勢的變化,民進黨近幾年的選舉論述大致上以「抗中保台」為主軸,這個論述在2020年大選得到了多數民眾的認同,但在兩年後卻淪為民眾用來諷刺政府施政不佳的詞語,而這種變化的來源除了藍營的操作之外,民進黨自身確實也有責任。因爲抗中保台這個論述之所以有吸引力,前提是台灣與中國之間存在制度邏輯上的顯著差異,台灣是自由多元式的民主政體,而中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式民主」。從理論上來說,自由多元民主的優越性在於,經過大眾討論、多元意見的匯合之後會形成一個較佳的解方,也會建立起自動糾正的能力,簡單來講就是所謂的集體智慧,但是這種集體智慧形成的前提是「開放包容的討論空間」。
倘若台灣的自由多元式民主逐漸式微,而逐漸被封閉式民主所取代,台灣距離中國那種官訂意識形態式的民主也就更加靠近了,而此時抗中保台也將淪為笑話,民進黨難以維繫其執政,未來兩岸的政治發展可能反倒是在這些自稱本土愛台但抱持封閉民主觀人士的助推之下,實現了制度層面上兩岸一家親的結果,也就是缺乏自由土壤的形式民主。
*作者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