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醉心於音樂、曾想以此為業的管樂樂手,竟大膽選擇踏入自己毫無半點經驗的養殖漁業,而且在不到15年的時間裡,接連榮獲百大青農與全國模範漁民的榮耀,這個人就是一夫水產的創辦人徐嘉隆。
從投入養殖業之初,徐嘉隆就選擇石斑、草蝦等具一定技術門檻的物種飼養,並建置高成本的溫室循環水養殖系統專攻養蝦,不只蝦子從未生病也未曾用過藥,水產的銷售也不走傳統盤商收購的老路,而是偕同夥伴勇闖網路電商戰場,以一夫當關之勢,打出萬夫莫敵的一片天。(延伸閱讀:吃魩仔魚是罪過嗎?專家解釋:它不是「數百種魚類的幼苗」,但要避免過度捕撈)
從低音號樂手、海豹馴獸師到養殖達人
走在魚塭毗連成片的學甲鄉間,這裡是全國水產養殖重鎮,但就在魚塭的平坦地景間,忽有幾棟溫室映入眼簾,這裡是百大青農徐嘉隆的溫室循環水養蝦場,以草蝦和白蝦養殖為主,並甫榮獲全國模範漁民的肯定。
徐嘉隆投入水產養殖至今十二、三年,大學讀的是營養保健,參與管樂團演奏低音號的資歷,更遠超過他養魚養蝦的時間,過去一度想朝音樂領域進修,並以自己鍾愛的音樂維生。回想自己當初決定把音樂從人生的第一順位向後移的過程,他說,自己並非頂尖,要在音樂界打滾,沒有優勢,且音樂圈也已相對飽和,但要改變人生方向,還是迷惘了好一段時間。
因為從小就對海洋動物有興趣,徐嘉隆打消以音樂為業的念頭後,便朝這個方向找工作,當時他對工作地點也不設限,只要有適合的就願意嘗試。他笑說,「最想去的地方是屏東的海生館」,後來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花蓮海洋公園擔任海豹馴獸師。經過不斷摸索,最後選擇回到故鄉台南,在不同的水產養殖場當學徒、做義工,並在四草的戶外魚塭,以石斑、鱸魚開啟自己的養殖人生。
重新進修養殖專業 以管樂老師之名自創品牌
身為漁一代的徐嘉隆,有關養殖的一切,全是從零開始摸索。「投入養殖之後,發現身邊年紀更輕或相關專業出身的養殖戶,懂的東西比自己多太多」,這讓他萌生進修的念頭。全台養殖漁業相關系所,北至基隆海大,南到屏東科大,他逐一篩選符合自身需求的專業,最後進到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就讀,這也是他選擇使用「溫室循環水養殖系統」的關鍵契機。
海科所畢業後,徐嘉隆於2015年以管樂團老師陳一夫之名,創立自有品牌「一夫水產」,並從四草來到學甲,將一塊面積約四公頃大的閒置休閒農場,一步一腳印地改造成現在的溫室循環水養殖場,包含溫室、水泥養殖池的所有規劃工作,全由他與太太陳柔吟自行摸索設計。(延伸閱讀:台灣人為何不認識午魚?專家叫屈:它很好吃 但要先讓超市願意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