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已屆一年,以俄國的軍力、經濟力其實早該結束。但是,閃電戰變成了持久戰,持久戰更是欲罷不能,難以收尾。那麼這場戰事何時才能真正落幕?日前美國總統拜登2月20日快閃訪問基輔與哲連斯基會談,並且送了大禮給烏克蘭,同時也重重打臉普京。普京2月21日不甘示弱在國情諮文發表上痛批西方國家不但「挑起戰爭」,而且「意圖將在烏克蘭的局部衝突演變為全球對抗」。一時之間對立氣氛更趨濃厚,讓北京的勸和促談策略明顯受挫。觀察俄烏戰爭周年來帶給我們怎樣的提醒呢?
提醒一:區域安全,大國也無法說了算:
俄烏戰火1周年之際,雙方駁火較勁不但沒停止的跡象,反而因為即將春暖,會戰的氣氛漸漸出現。停火和談一直都是俄國外交部的口號,烏克蘭這邊也沒有想要坐下來談的方案。無疑地,去年1整年帶來的軍事威脅整個歐盟與俄國之間,格外不平靜。烏克蘭、波蘭與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這個區域安全根本是亮紅燈。
歐盟各國像德法與義大利等國對於俄烏戰爭的膠著非糾結,因為所有的經濟活動嚴重受到打擊,最可怕的還是俄國的天然氣輸出成了對歐盟反制裁的工具,歐盟這些先進國家各各吃不消,因此想要促和止戰的念頭早就興起,問題的關鍵就在美國。歐盟與美國都是北約組織成員,烏克蘭雖非北約成員,但是國界鄰國就是波蘭。波蘭既是北約成員國,萬一戰火燒到波蘭,那麼北約彼此的約定若有一國遭人入侵,其他成員國必須共同聯手反擊。烏克蘭還好還未加入北約,讓歐盟還可以有模糊因應的空間,也就是有這樣的模糊空間,讓這場俄烏戰爭打得如此拖拖拉拉與難解難分。
美國把這場戰事當做代理人戰爭,烏克蘭在前線受敵,美國則在背後出資源與支援,連帶拉著歐盟一起抗俄,事實上拜登則是坐收漁利。俄羅斯的普京狠話在前,但是前線將士並不爭氣,無法快打快贏,無法一口氣將基輔拿下。雖然靠著反經濟制裁與天然氣來反抵制西方國家,可是「傷人一千,自損八百」,戰事與國際外交上的主導權都不在莫斯科,俄軍在烏境可說愈陷愈深,會不會重蹈阿富汗戰爭的覆轍?普京自己都沒有什麼把握,現下最好的策略還是繼續打,打出一個缺口直搗基輔再說。
可惜的就是美國就是不敢現身,躲在烏克蘭背後,普京既不能示弱,又深知愈是拉長戰線或拉長戰長對俄國愈不利,但是又何奈最好的下手機會已經錯過。普京面對烏克蘭之際,愈來愈擔心國內會有政變的可能性。
一場俄烏戰爭雖是有限戰爭,卻拖累周邊國家與聯盟,所有的涉及的大國都無法叫停,無法停又怎麼止戰和談呢?對比台海關係,一但台灣有事,最大國美國真的能即時馳援來和北京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