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屆滿一週年,戰場呈膠著狀態,但中美在場外的外交角力,卻逐漸浮上了檯面。
美國總統拜登上(2)月20日,在事先未對外宣布的情況下訪問基輔,對烏克蘭提供4.6億美元的額外軍事援助,展現他對烏克蘭領導人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強力支持。此行是拜登首次訪問烏克蘭,也是2008年小布希(George W. Bush)之後,首次有美國在任總統訪問烏國
拜登訪問結束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向烏克蘭提供價值4.5億美元的一攬子安全援助,包括榴彈炮彈藥和海馬斯火箭系統,標槍導彈和空中監視雷達。
此外,美國將向烏克蘭額外提供1000萬美元緊急援助,維持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
美國是俄烏戰爭迄今,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最多的國家;但拜登政府低估了俄羅斯總統普丁不惜一戰的決心。在俄烏戰爭爆發一週年之際,普丁於上月21日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烈的《國情咨文》。普丁重申俄羅斯並未因制裁而倒下,強調在戰場上「打敗俄羅斯是不可能的」。此外,普丁宣稱俄國將暫停與美方簽訂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並要求就恢復核試做準備。這項條約限制雙方遠程核彈頭數量在1550枚內,說明俄羅斯必要時會將俄烏戰爭升高為一場戰術性的核武衝突。
美國目前除了提供軍援外,就是針對俄國內外的100家銀行和國防設備供應商,實施制裁;但拜登政府面臨的問題是:第一,西方對於俄羅斯的制裁並非表裡一致,歐盟著眼於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利益,不願和莫斯科撕破臉;第二,美國國內出現反戰呼聲,前總統川普指稱,目前的局勢是拜登政府一手造成,認為美國「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第三,台海兵凶戰危,如果臺灣變成下一個烏克蘭,美國有處於東西兩面作戰的危險。
俄烏開戰後,中共表面上維持其政策中立的立場,小心翼翼地權衡利害關係。誠如《BBC 中文》評論所說,中共「一邊是因應地緣政治格局變化而越走越近的『老朋友』,一邊是其重要經濟戰略『一帶一路』通往歐洲的重要門戶。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關係中,還有與美國歐洲等傳統西方國家在長遠戰略地位方面的博弈。」但愈來愈多有關中共提供俄國武器和彈藥的指控,迫使北京不得不在外交上轉守為攻。
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藉出席上月18日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展開他在歐洲的密集穿梭外交。王毅先後與法德領袖會面,並與布林肯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進行會談。王毅隨後於22日轉往莫斯科,與普丁會面安排習近平擬議中的俄國之行。烏俄戰爭是王毅這次歐洲之行關注的重點,中共外交部長秦剛上月21日在北京表示,對於烏克蘭危機,「中國將繼續勸和促談,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動對話協商,謀求共同安全。」同時,中方敦促有關國家立即「停止拱火澆油,停止向中國甩鍋推責,停止鼓噪『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