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前經濟部要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各路人馬」的灘頭戰已經展開,重點除了要漲多少外,更重要的是:該漲誰?某個角度而言,台灣正在為蔡政府過去的錯誤政策在支付代價。
電價審議委員會每半年召開一次,而因為去年台電大幅虧損2675億元,預估今年要再虧2785億元,總計2年虧損5460億元,這種「驚人」的表現,雖然未必後無來者,但肯定是前無古人、史無前例。這個數字有多了不起,拿總預算數字來比較即可看出─現在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大概是2.5兆左右,台電2年就要虧掉5460億元,等於總預算中有2成多就要拿去塞台電一家公司的黑洞,是夠嚇人的。
也因此,曾經為「政治考慮」讓電價4年內凍漲8次的蔡政府,去年就已撐不住調漲;明年雖有大選,但再怎麼選票優先、政治考慮,都很難再一直凍漲下去,各界都認為這次電價調漲已勢在必行,只是漲幅尚待衡量決定。官方心態上當然是「患寡」、希望漲幅高一點,官方與台電會事先釋出類似「要達到財務平衡」,電價要一口氣上漲近3、5成的消息,先行營造漲價氣氛,待決策出爐,只要調幅低於該數字,社會的反應就不會那麼強烈。
除了調漲幅度外,另一個重點在「該漲誰」?去年7月的電價調漲,雖然平均漲幅號稱達8.4%,但調整方式其實是非常「不均」:主要對象以工商業用電大戶、調高15%為主,民生用戶僅月用千度以上才調,讓業界怨聲載道。
這次調漲同樣傳出擔子還是要由企業界為主力「扛下來」,因此工商團體提出的要求就是:產業民生一起漲、民生用電超過四口之家標準線調整,以及分階段調整等3大建議。部份專家與民間團體,訴求是「台灣不能有能源貧戶」,希望一般民眾、即民生用電不要漲。官方釋出的訊息則是:500度以下不漲,高於500度則可分級有不同漲幅,1000度以上漲10%。
顯然各界還是「患不均」,而且擔心自己是不均情況下最大的受害者─每個人都擔心自己變成要扛起「平衡台電財務」重擔的主力,要多繳交比其它人更多的電費。
要決定電費的上漲該如何較公平又合理的分配,可以先回頭看電費上漲的目的;最明確又最重要的當然是:平衡台電財務,不必多想也知道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每年這樣幾千億元的虧損下去,而且這個黑洞最後還是要由政府(即國庫、納稅人)去填補。這個目的主要考量在漲幅而不涉及分配,不管是兆元企業、億萬富豪、還是三級貧戶,只要有人繳交更多又足額的電費即可。
第2個目的其實是以價制量、節電,去年調漲電費時,官員就曾說「不適度調高無法節電」的話。以這個目的而言,其實所有的用電戶都該調漲,才能有更大的節電效果;而且沒道理說工業大用電戶要節電,一般民眾就不必節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