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米和甘蔗也能釀威士忌和蘭姆酒?雲林熱血中年立志,要做「有根的酒」

2023-03-07 10:50

? 人氣

鄭文維與農民契作甘蔗,製成蘭姆酒,盼以蘭姆酒重新標示虎尾的糖業文化。(攝影/林吉洋,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鄭文維與農民契作甘蔗,製成蘭姆酒,盼以蘭姆酒重新標示虎尾的糖業文化。(攝影/林吉洋,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在鐵軌旁追逐載運蔗糖的糖鐵五分車偷拔甘蔗,是生長在台灣南部四、五年級生童年的集體回憶,但現在五分車僅剩在虎尾糖廠行駛。這甜滋滋的記憶,該如何永久珍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虎尾熱血中年鄭文維在2002年踏入製酒產業,2015年創立「虎尾釀」,2019年推出第一支用台灣米製作的威士忌,三年後更推出台灣甘蔗製作的蘭姆酒,將「糖都」小鎮的甜香氣息封存在玻璃瓶中。這一路走來,有肯定也有質疑,他不計毀譽,堅持用在地農產品,盼望用製酒幫助台灣農業開創新路。(延伸閱讀:一個傻農民,改變台灣水梨產業!賣掉兩甲地、默默研發18年,他種出大又好吃的梨)

WTO的米酒危機,引發熱血中年投入製酒業

鄭文維是土生土長虎尾人,家族雖曾在日治時期製麴,但是他的工作卻跟製酒毫無關聯。他當過記者、也在大學當過講師,之所以興起念頭投入製酒業並創辦虎尾在地酒莊「虎尾釀」,得從2000年台灣加入WTO說起。

為了加入WTO,台灣被迫收起本土產業保護傘,首當其衝的就是米酒,常見的「紅標米酒」從20元漲到185元,市面出現許多私釀米酒,更有人因誤食假酒中毒失明,甚至死亡。鄭文維聽母親抱怨:「台灣米這麼多,卻連買一瓶米酒都這麼困難?」加上全面開放進口,台灣農業興起一股悲觀的氣氛,特別是稻米,屢屢被點名危機。

鄭文維心想,自己身處嘉南平原,周遭一望無際全是稻田,「台灣稻米生產過剩,卻連一瓶米酒都要用搶的,為什麼不能普及,讓農民自己製作米酒即可,一方面去化過剩稻米、一方面加工品增加農民收入,豈不一舉兩得?」

於是2002年他成立生技公司,研發出第一台家用全自動釀酒機,當時法規逐步開放民間製酒,他認為只要農會購置機器,即可幫農民代工,製酒會變成普及事業。只可惜事與願違,民間製酒處處受到制肘,農民雖可申設小型酒莊,但僅限自用不得為他人代工,專業酒廠只能設在工業用地,最後鄭文維的自動化釀酒大夢並未實現。(延伸閱讀:靠一瓶威士忌,名列日本十大富豪:這家人堅持股票不上市,為何能傳承百年?)

外表溫厚的鄭文維,其實有一個浪漫與叛逆的靈魂,不計毀譽投身於建立虎尾地酒事業。(鄭文維提供,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外表溫厚的鄭文維,其實有一個浪漫與叛逆的靈魂,不計毀譽投身於建立虎尾地酒事業。(鄭文維提供,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

酒是土地的賜與:推出台灣第一款「米釀威士忌」

「既然賣釀酒設備行不通,那乾脆就自己來作酒吧!」2013年鄭文維創辦龍澤酒業,與農民契作稻米來製酒做醋。他進一步分析市場數據發現,「2016年台灣人喝掉2700萬瓶威士忌」,以穀物為原料的蒸餾酒,放入橡木桶熟成三年,即是威士忌。他推想,「在蘇格蘭用麥芽作威士忌,在美國用玉米作威士忌,那麼在台灣當然可以用稻米作威士忌!」

鄭文維將公司轉型為專業酒莊,命名為「虎尾釀」,首批米蒸餾酒於2016年裝入橡木桶,經過反覆測試,終於在2019年推出第一款米釀威士忌,命名為「澤」,取義「土地的賜與」。2020年,副總統賴清德造訪雲林特別指定買這支酒,事後因公款買酒而引發輿論爭議,卻也讓這款「米釀威士忌」聲名大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