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晶片我最大」被歐盟打臉,台灣活該

2023-03-15 06:00

? 人氣

歐盟、歐洲議會。(資料照,美聯社)

歐盟、歐洲議會。(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有許多高級知識份子,專門輸出低級觀點。文組出身的,往往「價值先行」,並不惜背離現實,甚而胡言亂語,志在顛倒是非,如「台大應賠償林志堅」。泛科學系所出身的,不沾政治還能保持理性言談,一沾政治就仿效文組「抖機靈」,專責文青修辭,混淆視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BTA(雙邊貿易協定)就是BTA,什麼是「迷你BTA」?什麼是「類BTA」?什麼是「準BTA」?什麼「典型BTA性質」?一堆形容詞包覆在主詞上,實質上就「不是BTA」,混淆視聽,意在粉飾太平,欺民外行而已。

粉飾之詞,通常發生在台美關係裡,「堅若磐石」雖不絕於耳,尋找美國毀台證據卻也輕而易舉;在經貿交流領域,缺乏市場准入的一切經貿協議,講得再天花亂墜,也都是臭裹腳布。

至今,開放美豬換到實質好處了嗎?這簡單的是非題,仍被搞成申論題,作答的按例鬼扯,閱卷的「眼框起霧」。

然而,近日有一場台灣與歐盟的經貿論壇,由挺台的歐洲議員牽線,歐盟執委會官員參與,單刀直入大白話,讓台灣血浴在實情裡,很精彩,中央社氣壞了,以血還血地回擊

3月8日,「斷交部」次長李淳,與歐盟視訊連線,呼籲歐盟盡快與台灣展開經貿談判,讓彼此成為「經濟與社會韌性的夥伴」,言語間不忘暗示,若達成協議,雙方的半導體貿易將會增加,甚至稱兩岸經貿關係,是大陸依賴台灣。南華早報對此做了報導

20201208-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8日出席「2020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 。(盧逸峰攝)
外交部次長李淳 。(資料照,盧逸峰攝)

「歐盟要求台灣忘記雙邊投資協定,即使該集團尋求更多晶片」,「南早」下的標題非常刺痛台灣親綠公知們,後者將晶片看作什麼都能兌換的神器,哪怕這類以物以物的交易次次遭到否決。這一次,又遭到歐盟官員拒絕,所以才說,歐盟將台灣血浴在實情裡,歐盟官署沒有天花亂墜的美麗詞藻。

直來直往是好事,縱然綠營政客與親綠公知必然叫不醒。歐盟官員的持論主要是:

1. 現狀是,沒投資協議,台灣收穫的歐盟投資,也遠比歐盟收穫的台灣投資更多。

2. 歐盟企業「不一定需要」政治性質的「雙邊投資協議」(BIA)。

3. 歐盟必須將中國大陸,香港與台灣的狀況做整體的考量,暗示不想因小失大。

4. 歐盟與台灣的投資貿易關係,必須遵守「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

5. 台海局勢不穩,貿然簽署BIA恐損及歐盟與台灣企業利益。

6. 歐洲商界支持與台灣更緊密的關係,但已有交往渠道,並在檯面下洽談就好,不宜高調運作引人注目的協議。

以上持論以第一條最一針見血,第五條最現實主義。

簡明地說,歐盟是台灣最大的投資來源,但台灣投資僅佔歐盟的2%,基於互惠原則,是我們應該多到歐盟投資,而不是想藉由BIA尋求更多來自歐盟的投資。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4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