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每一步,都在檢驗一中還有沒有各表空間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連續舉行「台海安全」相關民調,趨勢不變,都有七成五以上的受訪者希望兩岸和平;和平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民進黨的思維是「備戰才能避戰」,但「備戰」不能成為口頭叫囂的「引戰」,維持兩岸交流就是止戰、避戰之舉,不論兩岸未來走向如何,對兩岸人民而言,戰爭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當年,連戰「破冰之旅」,行前特別與前總統陳水扁通了電話,或可為蔡英文和馬英九參考。
馬英九此行,除了走訪父母的母校,還要拜謁中山陵,在南京參訪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即國民政府的南京總統府)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在上海走訪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武漢、長沙、重慶都是抗日重要據點,蔣介石在武漢發表「寧為玉碎,毋為瓦全」的「武漢撤退告全國軍民書」,但耗時四個多月的漫長戰役,讓國民政府順利將人員設備撤往西南;長沙會戰三戰皆捷,鼓舞軍民之心;這些都是中華民國無法抹去的史頁,馬英九的祭祖與青年交流之行,重中之重不在祭祖,而在彰顯中華民國今猶在,就像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生前重走抗戰遺跡,毫不退讓地指責對岸的抗日戰爭紀念館並未呈現史實,抗戰是由蔣介石領導的。
從來不喜歡或者不習慣宣揚中華民國的蔡英文總統,出訪友邦簽名甚至自稱台灣總統,此行不論是訪問友邦或過境美國,她會一路「台灣」到底?還是願意在友邦提及自己「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而認同「九二共識」的馬英九,此行考驗更大,他踏上大陸的那一刻起,就在檢驗「一中」還有沒有「各表」空間,就像當年連戰出訪前,他在國民黨中常會給連戰的「提醒」。前後任總統出訪,各有追求,重要的是,他們的追求不能只在個人聲望或所謂的「歷史定位」,如果出訪不能利民,就不可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