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雞蛋產銷兩方開會討論再漲蛋價事宜,最後決定再凍漲一周。這個凍漲 決定無疑是農委會的「指示」,但這種作法想要解決蛋荒,無疑是提油救火,只可能讓蛋荒加劇、紓緩的可能則低到近零。
產銷會議決定再凍漲,說法是要再觀察情勢,如果本周進口雞蛋能滿足、緩解國內雞蛋的需求,就可以減輕漲價的壓力,因為這次農委會有意讓進口雞蛋到零售市場販售,先前則是給食品加工業使用。農委會說「不介入產銷雙方會議,農委會也沒有派人參加,尊重產銷雙方討論的結果」,但從產銷雙方的說法來看,這番話當然是百分之百的謊言,農委會當然是有政策指導與施壓。
農委會的「政策指導」令人搖頭,顯然未能從過去的事件中學到教訓,最後還是政治凌駕經濟與專業,繼續搞凍漲那套,不僅無助紓解蛋荒,其實也無益穩定蛋價,最後只是搞到兩頭空而已。
國內會出現蛋荒,雖然可列舉出諸多原因,從特殊事件的禽流感、國際蛋荒、到短期的天候溫差導致少下蛋,再到因俄烏戰爭等原因導致的全球性的糧食價格上漲,都可列為原因之一,但撇開個別因素不談,總歸一句就是:供給不足,因所讓蛋價上漲、甚至出現蛋荒。
正常情況下,蛋價總會上漲到一個平衡點(所謂的均衡價格),不過,台灣有一個「民胞物與、人飢己飢」的農委會,怕雞蛋漲價太多,庶民們買不起雞蛋,所以硬是壓著產銷體系不讓其漲價。
這樣作的結果就是:蛋農、蛋商缺乏太大的投資增產誘因,蛋荒更難紓緩。依照業者的說法,禽流感讓蛋雞減少、食料成本又呈兩位數上漲,如果沒有好的價格誘因,蛋農未必就會想投資增產,如果食料成本上漲、蛋價又被農委會壓著漲不上去,蛋農覺得「不敷成本」,那就更是百分之百不會增產。相反的是:如果蛋價「一飛沖天」,蛋農必然連夜投資增產,務求儘快讓增產的雞蛋上市,發一次小財─從菜價的「菜金菜土」循環中,就很明顯看出價格的誘因。
這是經濟學的abc,農委會的專業不會不知,但最後還是亂搞凍漲,就是政治凌駕專業。現在民眾針對雞蛋怨聲載道,來自2件事:一個是蛋荒,要排隊買蛋、甚至搶不到蛋;另一個來自蛋價的上漲,至於對那件事痛恨得多則有待調查了解。農委會大概希望從國外進口雞蛋,既能緩和蛋荒、同時紓解蛋價上漲壓力,同時解除2方面的民怨。
可惜的是:這般作法註定無效,而且只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農委會動輒對外宣布何時又要進口500萬顆蛋、而且又要再進口6000萬顆蛋等,聽起來很威,實質上是杯水車薪、毫無助益。全台雞蛋一天的需求量就大約2300萬顆,那500萬顆進口雞蛋,真的就如打水漂;進口6000萬顆聽起來很多,不過這是4、5月預計進口的量,一來是否成事未知,二來相較需求總量還是一個占比3、4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