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魯迅狀告教育部,談今日教育部拒聘管中閔

2018-08-17 05:40

? 人氣

台大校長遴選案成教育部亟待解決的燙手山芋。圖為教育部長葉俊榮。(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大校長遴選案成教育部亟待解決的燙手山芋。圖為教育部長葉俊榮。(資料照,顏麟宇攝)

約莫兩年半前,筆者還在輔大博士班上課時,有幸選修上葉俊榮老師的「總統與憲法」專題研究。開課時,慕名而來了將近二十位同學,但一聽到葉老師要求讀英文Paper,一大半人就打了退堂鼓,第二堂課只剩下筆者一個博士生和四、五個碩士生留下。記得有一次,個人在課堂上提問,為什麼除了早期的王寵惠和王世杰兩位先生(第一屆院士)外,至今沒有任何一位法律學者能夠選得上中研院院士?這個問題與課程關係不大,但老師似乎感慨萬千,竟然從台灣法律學者缺乏國際等級的著作發表開始說起,滔滔不絕地講了足足有一節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世事難料,學期過半之際,適逢新政府組閣,老師被徵詢入閣擔任內政部長。對此,他在課堂上不避諱地說:「周遭很多人都勸我不要再淌政治這堂渾水,但國家需要時,本人基於使命感,不計毀譽還是要『撩落去』。」那時老師雖然入閣在即,仍不忘其職責,利用入閣前夕的周末全天假日為我們補課。平心而論,葉老師不僅教學認真,更難得的是中外著作等身,享譽國際,堪稱台灣本土公法學大師級的人物。筆者心中不禁竊想,未來若有法律學者能夠突圍當選院士者,葉師當為不二人選。

時光匆匆,只有短短兩年多一點,葉老師又臨危受命,轉換跑道擔任教育部部長。回顧大半年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台大校長管中閔遴選案(下稱管案),而今成了他上任最需要優先解決的燙手山竽。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一樁發生在北洋時代著名的公案—魯迅狀告教育部(下稱魯案)。1925年8月,一代文學家和思想家魯迅(周樹人)時任教育部僉事(職司社會司第一科科長),同時兼任國立女子師範大學教員。因彼參與該女大學潮,遭致法學者出身的教育部總長章士釗逕予免職,魯迅隨即向平政院(約莫相當今日的行政法院)提起訴訟。隔年3月,平政院作成裁決書指出:「原告(魯迅)兼任該校教員是否確有反抗部令情事......涉及文官懲戒條例規定範圍,自應交付懲戒,由該委員會依法議決處分,方為合法。被告(教育部)遽行呈請免職,確與現行法令規定程序不符......處分屬違法,應予取消。」北洋政府遂據以發布「撤銷對魯迅免職處分」令,教育部也同時恢復了魯迅的僉事職務。持平論之,在那個人治橫行、法治不彰的年代裏,對於本案平政院能有此成績,實屬難能。

2018年7月21日,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在南加州台大校友會年會以「台大新價值,台灣新意志」為題發表演講(管中閔臉書)
台大校長遴選案成教育部亟待解決的燙手山芋。圖為管中閔。(取自管中閔臉書)

簡單來說,上述魯案勝訴的關鍵:就是當時的教育部未能夠「依法行政」。蓋1913年1月,北洋政府制頒之官吏服務令第29條明定:「凡官吏有違上開各條者,該管長官依其情節輕重,分別訓告或移付懲戒。」同時制定之文官保障法第2條復明定:「凡文官非受刑法之宣告、懲戒法之處分及依據本法不得免官。」另文官懲戒法第1條亦規定:「凡文官非據本法不受懲戒。但特任官及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者,不在此限。」據此,本案被告教育部在當時答辯內稱:「原告不服從本部長官命令,實已違反文官服務令第一(忠誠義務)、第二(服從義務)、第四(陳述義務)各條之規定。原擬循例交付懲戒,其時形勢嚴重,若不採用行政處分,深恐群相效尤。」(上開底線及括弧文字為筆者加註)是以,該部實已自承未依法將原告魯迅移付懲戒,因而獲判敗訴。此案裁決說理或許過於言簡意賅,惟其認事用法尚屬中肯。由之亦可證,凡屬國家機關公權力之行使,倘事關人民權利義務重要者,一概須要有「法律」的依據(法律保留)。此一公法上的「依法行政」,實與民法上的「請求權基礎」一脈相通,厥為現代法學上帝王級的法理原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