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審議,社會科綱領部分在13日通過決議,研修小組需在不增加教學總節數的前提下,檢視學習內容與轉型正義有關條目及說明的完整性,並進行必要調整,等同實質納入轉型正義。對此,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於今(15)日表示肯定,尤其高中歷史直接指出「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是一大進步。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審議,社會科因涉及國家、歷史定位,尤其引發外界關注。課審大會13日通過提案,「請研修小組在不增加教學總節數之前提下,檢視學習內容與轉型正義有關條目及其說明之完整性是否妥適,並進行必要之調整與補充說明。」在場32名委員裡,以19票同意、0票不同意通過,社會課綱等同實質納入轉型正義。
對此,促轉會於今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對此持肯定態度,並期待新課綱能結合轉型正義,深化民主教育。
「在多元歷史詮釋中尋求最大公約數」
促轉會表示,此次課綱研修小組和審查委員能在多元歷史詮釋中尋求最大公約數,其中超過50處轉型正義相關條目及說明,彼此扣合呼應,能刺激學生對國家體制及憲政秩序的深度思辨。
促轉會並指出,新版課綱已從民主憲政秩序、國家與人民的權利義務、辨識及反省國家暴力、當代社會如何捍衛人權、公民不服從等主題,處理轉型正義教育核心議題,尤其高中歷史選修課中,直接列出「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項目,是此次會議的一大進步。
促轉會:如何避免教學現場「二度傷害」是關鍵
然而促轉會也強調,他們另一個關注焦點,是在教學現場中,對「威權意識形態再生產」的無意識運作,往往會對政治受難者子女帶來二度創傷,甚至可能引發精神症狀,日後教育體制中的每個環節,是否能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才是落實轉型正義的關鍵。
根據課綱草案,高中歷史選修課中,「現代戰爭與國家暴力」主題中包含「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項目,將探討國家以違反人權手段,對人民施加暴力傷害的事例,並擬定從20世紀德國、南非、西班牙或捷克挑選事例,討論如公部門非法監聽、無故逮捕、羈押、刑求等侵權行動,以及面對過去不正義事例該如何負責、由誰負責等議題,並反思台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