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當時為法國殖民地的海地起義,在身為自由黑人的杜桑·盧維杜爾帶領下,建立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首個獨立國家,也是第一個廢除奴隸制的美洲國家。2023年適逢杜桑·盧維杜爾逝世220周年,海地駐台大使潘恩28日強調,今日仍應努力實踐杜桑·盧維杜爾的理念。
據悉,這是海地駐台大使館首次舉辦紀念其國父杜桑·盧維杜爾(Toussaint Louverture)的活動。潘恩(Roudy Stanley Penn)表示,歷史和文化是可無限探索及學習的領域,因每個人可從中找到不同於過往人生經歷的靈感和性格,所以值得把杜桑·盧維杜爾介紹給台灣大眾。
海地革命爆發前,法國把當地分成自由白人、自由黑人(gens de couleur libres)和黑奴,而原本是黑奴身分的杜桑·盧維杜爾得到解放,成為自由黑人。由於黑奴長期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杜桑·盧維杜爾起初想要談判,為海地人爭取更多權利,最後決定起義廢除奴隸制。
杜桑·盧維杜爾先與西班牙聯手對抗法國,再回頭和法國一起抵禦西班牙及英國,且成為法軍指揮官。潘恩說,杜桑·盧維杜爾懂得利用殖民大國在海地的競爭關係,一個接一個擊退,並讓法國最終解放海地黑奴,「沒有杜桑·盧維杜爾的戰略,就不可能做到這點」。
「如果杜桑·盧維杜爾受到愛戴和尊敬,是因他當時所做的事蹟」,潘恩直言,今日許多地方的人民仍渴望自由,因此要持續實踐杜桑·盧維杜爾為所有人爭取自由、平等、正義的理念。曾任我國駐海地大使的呂慶龍說,杜桑·盧維杜爾是追求公平、尊嚴及獨立的英雄。
呂慶龍提到,法國最初把非洲西部殖民地的黑人送往海地,要他們去從事甘蔗、竹子、咖啡種植工作,但僅有1/10的黑人在航行途中存活。「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被遺忘」,呂慶龍稱,海地人和台灣人一樣勤奮善良,若雙邊年輕世代有更多互動,相信雙邊關係會更加強韌。
呂慶龍指出,出使海地期間,就有建議我國提供獎學金,讓海地年輕人能來台求學交流。據了解,目前在台灣的海地留學生約100多人,主要攻讀土木、資訊、醫學和農業相關。我國外交部拉美司長鄭力城讚揚杜桑·盧維杜爾的非凡才智與勇氣,深信他追求的理念讓雙邊邦誼更緊密。
海地和我國1956年建交,25日滿67周年,是我國現有13個邦交國中,唯一使用法語的友邦,也是與我國建交時間第3長的邦交國。聖文森駐台大使、使節團團長柏安卓(Andrea Bowman)及友邦使節、阿拉伯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韓威爾(Wael Hamouie)均出席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