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雲專文:側寫黃永松與阿肥的五十年民俗實踐

2023-05-21 05:50

? 人氣

1970年初丘延亮與吳美雲的合照。(張世倫提供)

1970年初丘延亮與吳美雲的合照。(張世倫提供)

黃永松說,他跟丘延亮、人稱阿肥,都是客家人,相差沒幾歲,可是阿肥比他早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六〇年代中期的台灣,現代主義風潮橫掃台北藝文界,一九六四年考進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主修雕塑的黃永松,身處其中自不例外。當時藝專環境非常簡陋,黃永松喜歡坐在教室門口,看著遙遠的天邊火車框啷、框啷駛過,同時也琢磨著學藝術的他,該如何展開自己的創作。

一九六六年,藝專三年級的黃永松決定開始行動,找來了同學梁正居、低一屆的姚孟嘉,以及剛入學的奚淞(後來他們也都成了《漢聲》雜誌的老戰友。)黃永松吆喝他們結盟組織UP畫會,UP是什麼意思呢?黃永松說︰「就是我們想要跳起來」。

成立畫會的目地自然希望與他人交流,也就是找個地方把大家的作品搞過來,你看看我的雕塑、我談談你的畫作,其實光想能這樣他就很開心了。身為畫會召集人,黃永松責無旁貸地擔起向學校申請場地辦展覽的任務。誰知學校一口回絕,最後是由他們的助教吳耀忠老師幫忙,才找到學校一處位於垃圾場旁邊的閒置空間,終於實現他們的現代藝術展覽大夢。

在學校垃圾場邊辦首覽嗎?黃永松說他們一點也不在意,甚至覺得適得其所,因為不受管教的他和他們,在學校教官的眼裡恐怕跟垃圾沒什麼差別,垃圾場就如學校的化外之地,正好可以讓他們在那裡盡情想像、任意創作。開展當天除了助教吳耀忠和校工女兒,好像沒其他人到場,可是他們依然樂此不疲、開心辦展。

導演陳耀圻拍攝的台灣第一部現代紀錄片《上山》,以後來創辦漢聲雜誌的黃永松(右一)等三位青年男女為主角,紀錄60年代的台灣文青心聲。(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導演陳耀圻拍攝的台灣第一部現代紀錄片《上山》,以後來創辦漢聲雜誌的黃永松(右一)等三位青年男女為主角,紀錄60年代的台灣文青心聲。(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沒想到這個想要跳起來的畫會,不僅在學校聯展兩次,隔年他們還揚旗開拔到建中對面、全台唯一的國立藝術館,將一批現代多元的年少作品,擠進這間當時由官方主事的藝術場館內。一群初出茅廬的藝術新人,首度佈展只能七嘴八舌、手忙腳亂地弄到半夜,附近的植物園青蛙很多,深夜中此起彼落地叫著UP、UP,可真把他們樂壞了。

這般藝術革命自然引來台北藝文圈活躍人士的矚目和議論。當時已在台北藝文圈到處走跳的阿肥,看了UP展覽後顯然嗅到了某種趣味,因此找來了陳映真、黃春明、吳耀忠等人,在明星咖啡屋辦了一場UP展覽的座談會,會中前輩們提問、他們回答,雖然有點答非所問,但也算是前輩們對他們勇於胡搞瞎搞的藝術先鋒行徑的支持與鼓勵。

當時在現代主義的旗幟下各路好漢紛紛磨刀霍霍、爭奇鬥艷。黃永松自此開始勇闖現代江湖、與人稱阿肥的丘延亮,面對面、手把手一起搞活動,這場以UP展覽為中心的座談會就是一個例子。然而、當時還在追求UP的黃永松,並不知道比他小卻比他早熟的阿肥,已經準備對從美國舶來到台灣的現代主義展開批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