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要多笑一點,妳如果不笑,看起來很兇(閩南語:壞面秋)…像妳上次賣那個競選小物,一副很緊張,怕賣不掉的樣子…放輕鬆啦,要笑。」
「你也很少笑啊。」(閩南語:你也沒多好面秋)
「我在家,又不是去拜票,幹嘛一直笑?」
「好啦,以後你如果有看到我上電視,有什麼地方要注意的,你也可以跟我說。」
然後這時爸爸沒有再說話,而是默默地倒好一杯茶,遞給文方。這一遞,父女和解的千言萬語,盡在心頭,不需言表。這一場戲的對白不僅非常「合理」,也因為合理,所以動人。翁家父女之間,有尋常可見的親子溝通障礙,也有特定個性和身分(政治人物)的作用,所以那個結很難解;但如果要解,也不一定非得驚天動地,挖心掏肺,而是通過一些仍然是這樣的角色會講的話來完成。當觀眾覺得很自然,編劇想要傳達的感情,想要推動的故事進展,就會成功。
另外一個跟「自然」有關的條件是敘事風格。其實,所謂的自然並不是很日常就一定自然。日常的自然只是自然的其中一種形式,重點在於敘事風格。因為《人選之人》選擇了日常寫實的風格,如果能夠在對白方面也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構成這個風格得以成功的必備條件。另一方面,當然也會有選擇其他風格的作品,那麼這個作品的對白就不一定非得寫得那麼日常,但同樣可以成功傳達編導的意念。舉個典型的例子,王家衛的電影中,有時候出現台詞根本就是文藝作家才寫得出來的東西,不大可能是一般人講得出口的。
一九六〇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
這段出現在《阿飛正傳》一開場,由阿飛(張國榮飾)對蘇麗珍(張曼玉飾)講的話,已經是王家衛電影的經典對白之一。坦白說這絕不大會是一般人互動時講的話,但是因為搭配王家衛電影特殊的風格節奏以及講故事方式,觀眾反而覺得很「自然」,這個自然就不是日常的自然,而是跟風格很搭的自然。
《人選之人》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話說回來,把對白寫得自然,把敘事做得流暢,本來應是影劇作品的基本。但現在大家因為這一點把《人選之人》捧得老高,坦白說有些荒謬。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正是因為晚近台劇要做到這一點竟然變得非常困難而且少見,所以我會肯定《人選之人》真的非常不簡單──也希望從此之後在台劇裡這一點都變得簡單些。不過,如果我們只看到這一點,也可能讓我們因此忽略了它可能有的其他優點,以及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