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製造業,服務業中如零售百貨、餐飲食品、醫療照護、教育事業等都會有同樣的問題,如果突然要這些產業周休三日,最後恐怕連運作都會出問題─想想當年「小小的」一例一休問題引發的影響吧。
如果以專家最喜歡用的話來講,能否周休二日、三日、還是四日,生產力高低還是一切的根源;轉換角度看就是競爭力問題。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製造業是出口大宗,當大部份國家周休二日時,台灣實施周休三日,如因此失去競爭力,一個不小心就變成「周休七日」;即使內需產業亦有相同的問題。而且,這個生產力的高低是比較級的。
早在1930年時,凱因斯就預言因生產力不斷提升,會在1世紀內為所有人帶來更多閒暇時間,屆時大部份人的工時「可降到每周15小時」,現實則是百年來勞工生產力一直提升,但「每周工作15小時」的天堂從未來到,反而是加上「隱形工時」後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原因就在生產力高低是與對手比較,台灣生產力提高但對手也提高,因此也不可能砍掉工時。更何況,台灣科技業(如台積電等半導體)傲視全球的競爭力基礎之一,就是高管口中的「工作紀律」,在員工口中就是「長工時」與「爆肝」。
因此,回到現實,除非台灣向來「仰慕、追隨」的歐美先進國家、還有那些出口競爭國家,都走到周休三日這步了,否則,台灣的「周休三日」就是茶餘飯後鬥嘴聊天的話題罷了,不會真正排到推動的議程上;別忘了,不論藍綠、台灣政府向來要把企業界意見擺前面,這也是台灣會成為最晚實施周休二日國家之一的原因,甚至比中國或泰國等東協國家還晚實施。看來十幾甚至廿幾年都看不到周休三日的來臨,對那些較資深的就業者而言,或許就可說是「今生無緣」了,退休前不會有此好康。
不過長期來看,還是可以對周休三日那天的來到「心存希望」─百年前在那個一周工作滿6天的時代,福特汽車要實施周工作5天時,許多人都認為他瘋了,之後是周休2日成為法律、成為大部份國家的基本勞工權。台灣要推周休2日時,即使鄰近國家全部都已實施,國內企業界還是聲嘶力竭的反對,實際推動後,台灣經濟成長依舊、企業運作如常。
所以,也許真會有那天的到來,只是不會是這幾年、更非今日;但希望這個「長期」不會應了凱因斯那句名言:「從長期觀點看,我們都不在這個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