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重新學會聊天:別再逢人就說自己的職業了

2023-05-16 11:00

? 人氣

「我已經沒有生活可言了。」今年37歲、家住新澤西州拉維(Rahway)的霍布斯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於是,她刪除了已積累約五千粉絲的Twitter主帳號,除領英(LinkedIn)外,還把所有個人檔案中涉及職場經歷的內容統統刪掉。她說,不管是在網絡中還是現實世界,不必每一刻都以「Podcast製作人阿什莉」的身份示人,這種感覺很自由。

儘管如此,她說,她還是擔心這樣會放棄一些機會,因為她不再高調地宣傳自己的成績,也不再把社交媒體和自己的生活當做「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嘿,來雇我吧。』」

快問我吧,求你了

這些年來,凱特・伯尼克(Kate Bernyk)曾經一見人就問,「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因為她想讓別人問她這個問題。伯尼克的職業是給維權組織和政府做公關,這份工作給人感覺符合她的個性,也能讓人另眼相看。

「我特別著急想要說出來,這樣就不會有人問,『這個傻子是誰?』」她說。等到終於輪到她說出答案時,她如釋重負。

得到這份工作後,她患上了急性焦慮症,為了打破這個循環,她選擇了辭職。後來,她找到一份職位更低、薪水更少的工作,她突然發現,自己有了閒暇時間。於是她學起了刺繡,開始獨自旅行,還寫起了個人隨筆。

如今,和人見面時,她會問,「你平常都做些什麼?」或是「你的快樂源泉是什麼?」

「我必須在工作之餘開始擁有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有話可聊。」她說。

過於親密的危險

讓你的職業成為你的個人名片,本身並不是件壞事。說出自己的頭銜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身的影響力,同時帶給自己驕傲與自信。家住佛羅里達州奧蘭治港(Port Orange)的艾麗西亞・史密斯(Alicia Smyth)在航空業工作,她很樂於談論自己的工作。

「工作能證明我取得了一些成績。」史密斯說,她是其直系親屬中的第一個大學生。

然而,很少有什麼工作是鐵飯碗,尤其是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許多科技圈的人曾把自己公司的名字——Facebook、Google(Google)——當作成功的代名詞,他們的父母也會在朋友面前驕傲地提起兒女所在的公司,但恰恰也是這批人,如今卻面臨著裁員的命運。

他們會覺得以前的僱主背叛了他們,為工程負責人和產品經理提供指導的珍・戴瑞(Jen Dary)說。公司曾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並讓他們相信整個公司就如同一個大家庭,可後來,許多員工被隨意踢開,往往是只用一封內容千篇一律的電子郵件就解僱了。

戴瑞說,對於接下來的新工作,他們希望工作關係不再像以往那麼親密。即便是留下來的員工,當企業的光環褪去後,他們也會產生一種漂泊感。

戴瑞建議,自我介紹時,可以先從自己的愛好與家庭說起,最後再把工作話題一帶而過即可。你可以這麼說,「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或者「我是通過……賺錢養家的」

「你總是可以選擇告訴別人,『我不僅只有工作這一面。』」她說。

埃德・鮑德溫(Ed Baldwin)十年前曾被突然解僱,那之後他便改變了自我介紹方式,不再提及他的頭銜和公司名稱,只是介紹自己做的是人力資源這一行。

來自艾奧瓦州納舒厄(Nashua)的鮑德溫說,不要被那些東西束縛住了。無論是高階主管職位帶來的聲望,還是擁有職場密友圈而帶來的自在感,都會輕而易舉地煙消雲散。

「這就是綁定太深的危險。」他說。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