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熱區就是全球富人分佈圖,低成本製造,頂級價格售出,Apple為何吸引果粉膜拜?
Apple的商標出現在人人最羨慕的筆電與行動裝置上,在全球各地象徵著身價、教育程度與西方價值。Apple的核心精神滿足了人類兩種直覺需求:「接近上帝」與「吸引異性」。Apple模仿宗教運作方式,自有一套信仰體系、崇拜對象、追隨者與耶穌式人物,把信徒當成全世界最重要一群人,他們是「創意階級」。Apple成功做到商業世界的矛盾目標,以低成本製造,但以頂級價格售出,成為史上獲利率最高的企業。
神聖與世俗
用於禮拜儀式等宗教活動的物品,常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賈伯斯是創新經濟的耶穌,他的耀眼成就iPhone成為崇拜他的管道,iPhone的地位高過世上其他產品技術。
在電腦迷與科技宅的世界,Apple產品散發著奢侈品的光芒。喜愛奢侈品並非後天環境的養成,那種熱愛存在於我們的基因,同時結合我們想超越世俗、感到更接近神聖完美殿堂的本能需求,以及想吸引潛在配偶的欲望。
從理性層面來看,奢侈品沒意義,但我們就是掙脫不了靠近神聖殿堂或繁殖的渴望。購買奢侈品時,消費本身也是體驗的一部分。如果是在貨車後方買來的鑽石項鍊,就算寶石是真的,滿足感就是比不上在Tiffany購物:身穿高級服飾的銷售人員,在明亮燈光下擺出項鍊,彬彬有禮地向你介紹。奢侈品市場如同鳥兒可能引來掠食者的美麗羽毛,不理性,但可以吸引異性,一下子壓過大腦發出的掃興理性訊號:「你買不起」或「買這個做什麼」。
歷久不衰的奢華
目前尚無科技公司可以解決自身的「退流行」老化問題,身為奢侈品牌的Apple則是第一家可能屹立數個世代的科技公司。
Apple起初並非奢侈品牌,只是在烏烟瘴氣的科技硬體業中,最有模有樣的一家公司。硬體是一個充滿電線、阿宅產品、縮寫與低利潤的世界。
Apple早期出奇制勝的方法很簡單:做出比對手符合直覺的電腦。賈伯斯的優雅包裝點子只吸引一小群顧客,沃茲尼克的架構才是真正吸引其他人的賣點。當時的Apple主要吸引消費者的腦袋,許多早期的Apple愛用者是科技迷(完全沒帶給Apple性感魅力)。
然而,聰明的Apple看著隔壁的奢侈品鄰居走的路線,心想:有何不可?為什麼我們不能當最棒的產業中、最棒的一家?
稀缺性
刻意造成稀缺是Apple的成功關鍵。Apple賣出數百萬台iPod、iPhone與Apple Watch,但全球大約只有1%的人口可以(合理)負擔Apple產品——那是Apple刻意制定的策略。2015年第一季,iPhone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僅18.3%,卻囊括全球92%的利潤,而那正是奢侈品的行銷方式。你怎樣才能以不炫富的方式,在世界各角落,都能向朋友與陌生人優雅地展示你的能力、DNA與家庭背景都屬於前1%的頂尖人士?很簡單,拿著iPhone就能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