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以「強化延攬、留任教研人員」,拍板通過公立大專院校助理教授以上教師學術研究加給調整15%,這是繼2017年玉山學者計畫後的第二次調薪。若以公立大學正教授為例,經過兩次研究加給調升後,最高等級正教授每月薪資約可多出一萬五千元。
過去兩次調薪的理由都是臺灣教授薪資太低,卻忽略了不同地區的生活消費水準不一,須以物價水準計算可支配所得來判斷,臺灣教授薪水不如鄰近的香港、新加坡,但是生活費卻遠低於兩地,無法以形式薪資來直接進行比較。大學教授除了本俸、學術研究費(不計寒暑假照發的薪資)之外,再加上1.5個月的年終獎金、彈性薪資,再加上計畫主持費、投稿頂級期刊、出版獎勵、各種福利,以及過去退休之後高達七成以上的所得替代率,臺灣教授的薪水還能說低嗎? 從臺灣公立大學教授向來穩定的就業率窺知,過去大學任教者很少人願意流動。
在物價通膨年代,人人都想要加薪,問題是何時加?加給誰?如何加才合理? 行政院這次針對公立大專教師的調薪動作,適逢大選前夕,難免引發質疑。訊息公布之後馬上引發全國教師總工會認為,中小學教師只加薪4%,是對教師的差別待遇。
私立大專校院在物價高漲、學費凍漲以及生源減縮的壓力下,私校教師根本不敢要求比照公立教師調薪,甚至還被學校片面減薪。大學內目前高達3,912位的編制外專案教學人員,他們是不定期契約工,不受正式僱用制的保障,飯碗難保,遑論調薪。政府只擔心資深專任教師的留才問題,卻忽略了大量具有潛力的年輕學子被迫出走中國的現實。
除了公立大專院校教師之外,特別納入中研院研究人員,也引發行政院長「自肥」的爭議。陳揆卸任後回鍋擔任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月薪49萬元,同樣再享研究加給。小老百姓生活苦哈哈,加不加薪得看老板臉色;政府官員自肥卻很容易,自己當家自己作主。
執政黨以年金改革為號召,2016年總統大選時獲得不少民眾的支持。2017年通過《公教年金改革相關條例》,大學教授退休之後的所得替代率在10年後會降到60%,原本退休待遇最好者成為年改下最嚴重的受災戶,以本俸50,190元計算,2028年所得替代率降至60%後,退休金將減為42,000元,引發公立大學教授的反彈聲浪。為了彌補他們的損失,科技部先增加研究計畫主持人費,從每月1萬元增加到1.5萬元;教育部推出的玉山學者計畫,讓衝擊最大的公立大學教授全員,無條件增加一成的學術研究費,此次再提高15%,令人不得不懷疑這是變相補貼年改之後教授年金的損失。
如果把年金改革中教授損失的總收入,用目前額外現職增加學術研究費的方式來補貼,以降低公立大學教授的反彈,卻使執政黨的年金改革制度回到原點,虛晃一招。
軍公教人員薪資調整缺乏法制化,每逢選舉才加薪,成為全民詬病的問題。教授加薪只是當作選舉策略,機關算盡、千方百計地想要討好19,831位公立大專校院教師,卻忽略了私校大專24,557位教師的不滿,令14萬的中小學教師感受污名與差別待遇,更不用說對1,141萬勞工形成相對剝奪感。政府官員自肥,年改破功,影響社會觀感,難道就不怕影響民眾選舉的意向?
*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