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6月20日在出席朝陽科技大學活動時公開宣布,明年開始,政府將編列預算補助私立大學學生每年2萬5千元。
全國教育工作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有關教育的施政措施由副總統公開宣布,顯得十分突兀。眾人也因此懷疑賴清德是為了競選總統而推出「買票政策」。目的就是拉攏年輕族群。因為民調顯示,40歲以下的族群,對柯文哲的支持率遠遠高於賴清德。
另一方面,教育部與國防部為了因應兵役延長為一年,推出「3+1」方案,讓大學生在三年內完成學業,第四年去服兵役,理由是避免因為服兵役而耽誤人生。教育部也宣布:各大學只要能吸收一名學生加入這項速成計畫,即可獲6至12萬元補助。
以上兩例,都是典型的把教育當成遂行政治目的的工具。當權者為了政治目的,罔顧教育的宗旨,為了取得或者鞏固執政權而犧牲了教育,將對國家發展造成莫大的傷害。
賴清德22日以自己出身礦工家庭的求學經歷為例說,許多家庭經濟狀況較辛苦的學生,反而就讀收費高的私立學校,他提出縮小公私立大專學雜費差距政策,是為了降低社會不公平,落實教育平權。這話冠冕堂皇,但是卻避重就輕。因為當前台灣教育最大的危機,並不在於平權問題,而是教育被政治汙染了。政治人物把教育當成競選以及政治鬥爭的工具。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執政者對於教育工作必須有長遠的規畫。而不是利用教育遂行政治目的。讓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才能確保教育工作的獨立性,從而依從教育宗旨獲得應有的成果。
台灣地狹人稠,缺乏天然資源,卻能在早年創造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靠的就是純正的教育工作所培養出的優秀人力資源。曾幾何時,台灣不但未能持續培養出傑出人才,甚至出現人才外流現象,這完全是政府失職所致。尤其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將全副精力置於國家定位及族群認同問題,使國家發展失焦,經濟建設停滯,終使台灣淪為四小龍之尾。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也是教育遭到政治污染的典型事例。大學生的本分是求學,應該將全副精力用於課業,才能充實自己,畢業後發揮所長為國家建設貢獻心力。例如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少大學青年想要放棄學業投奔戰場,但是師長們曉以大義一再勸阻。因為國家的人民各行各業各有所司,唯有各盡本分,在自己的領域充分發揮應具備的專才,才能形成整體力量。
2018年台大選出管中閔為第12屆新任校長,遭到教育部百般刁難。2019年7月,面對各界對蔡英文倫敦政經學院博士學位的質疑,教育部與政大將當年蔡英文返台後的升等公文與論文保密30年。都是公然地用政治力量汙染教育的實例。上樑不正下樑歪,國家當權者做出錯誤的示範,使得社會風氣敗壞。連帶使學校裡出現諸多投機取巧的案例。
有人批評賴清德的支票,是用未來的債務換取眼前的選票。其實民進黨政府所創造的債務何其多。但是對國家傷害最深的,是犧牲了教育,斷絕了國家長遠發展所需的養分。筆者在非洲工作期間,親眼目睹許多非洲國家獨立後,國家發展不進反退,就是因為當地政府勤於政治鬥爭,忽視了教育工作。
如果台灣未來的執政者不能讓教育徹底擺脫政治的黑手,讓教育歸教育,政治歸政治,台灣的前途確實堪憂。
*作者為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