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聲勢浩大 研究者:沿線各國民眾普遍沒有好感

2018-08-26 16:10

? 人氣

中國的「一帶一路」剛提出時聲勢浩大,如今在國際上已遭到許多批判質疑。兩名研究者在過去5年間走訪中國周邊的邊境城市已預見這一點,當地民眾對於與中國合作普遍沒有好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China at its Limits:An Empire's Rise Beyond its Borders」(暫譯《中國的極界:一個世界大國的邊境行腳》)是來自台灣的莊新眉和瑞士籍夫婿孟牧軒(Matthias Messmer)一起合作的第2本書。他們曾在中國定居近10年,對於這個變化中的國家以及它對周邊國家帶來的影響充滿濃厚興趣。

他們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在7、8年前就動念撰寫一本有關「中國邊界」的書,因為從實地觀察,中國轉型所帶來的影響在邊疆地區更為明顯,但邊界地區往往不像沿海大城市的變化那樣引人注意。2013年起,他們開始將計畫付諸實踐。

作為一個面積廣大的國家,中國的邊境不但地理上有著長距離,文化上也相當多元,有伊斯蘭、佛教或少數民族等不同文化區;他們與中國的歷史糾葛也各自不同,這本書所觸及的俄羅斯、蒙古、北韓、東南亞、印度、西藏和新疆在近代都與中國有過親近的交往或衝突關係。

近20年來,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成長不可避免也對這些鄰國產生影響。「大國崛起」聽起來自信威武,代表著資源或能力上的優勢,然而,孟牧軒和莊新眉走訪邊境城市卻發現,當地人的感受全然不同。

在緬甸,很多當地人對當地機敏、掌控生意的中國人感到不安,甚至感受到被這群精明的中國人歧視。緬甸輸送天然氣給中國,中國在經濟上的強勢以及兩國的能源關係,讓當地人有了可能「被殖民」的擔憂。

在中俄邊境城市綏芬河,許多俄國人前來從事貿易。但一些俄國人向孟牧軒夫婦表示,中國人不可靠,東西買了沒多久就壞了。

孟牧軒和莊新眉認為,緬甸、哈薩克、俄羅斯,這些國家官方都支持一帶一路,但是平民百姓對中國卻大多沒有什麼好感。

「我們實地的感受是,中國的鄰國正普遍以恐懼感或擔憂看待這個大國的崛起。如果一帶一路是建立在這樣不平衡的基礎上,而中國目前顯然還沒有贏得鄰國對它能言行一致的信任,那麼一帶一路要可持續發展,前提就先必須解決這些挑戰。」

孟牧軒是社會學博士 ,有歷史、社會學和國際關係的學術背景,曾在瑞士外交部「瑞中人權對話」項目工作。莊新眉則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及大眾傳播碩士,他們對於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特別感到興趣。

除了爬梳歷史、地緣政治分析,他們也透過小人物故事和採訪邊境居民,呈現出人性的一面。全書還有300多張攝影作品,從高中起就接觸攝影的孟牧軒,把攝影當作是「歷史學家的眼睛」,用影像說故事。

這對夫妻檔研究者在書中說,總長度達5萬公里的旅程裡有許多不確定性,甚至還曾在廣東偏鄉被當地長者質問是不是「特務」。他們體會到,保持彈性、學會放開心胸、在遇到困難時自我解嘲,這些都讓整個經歷成為可貴的資產。

這本書跨界的表現方式,難以單純被歸類為學術著作、文學或攝影作品,也造成在申請許多基金支持時的困難,今年終於出版。作者希望,有機會能出版中文本,讓更多中文讀者讀到這些故事。

China at its Limits:An Empire's Rise Beyond its Borders(暫譯「中國的極界:一個世界大國的邊境行腳」)(Amazon)
China at its Limits:An Empire's Rise Beyond its Borders(暫譯「中國的極界:一個世界大國的邊境行腳」)(Amazon)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