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洲有一個「煩心」的新議題:要不要、能不能,拿被歐盟凍結的俄羅斯資產供烏克蘭重建?更哲學的議題則是:這樣作是正義還是強盜行為?
俄侵烏半數外匯存底被歐美凍結,歐美準備沒收供烏克蘭重建
事情當然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有關,2022年2月俄入侵烏克蘭後,歐美對俄羅斯祭出史無前例嚴厲的經濟制裁,其中一項就是凍結俄羅斯央行在歐美的所有資產(外匯存底)。
在外匯存底方面俄羅斯是大戶,即使被歐美制裁,其外匯存底在全球排名仍居第4、金額高達5800億美元(去年戰爭初期金額超過6千億美元),雖然早在2014年俄併吞克里米亞而被歐美制裁後,俄國已有意識的移轉資產以避險,但現實的是如此龐大的外匯存底,只能部份避險、不可能全數移轉,俄烏戰爭發生後,遭歐美凍結的外匯存底約占一半、高達3000億美元,其中約2170億美元被歐盟凍結。凍結的理由跟禁止俄油出口一樣,就是要斬斷俄國繼續戰爭的金援,讓俄國的戰爭機器無法運作。
走到這一步的爭議還不是太大,頂多是那些「潛在」被制裁國,要開始擔心,想想外匯存底、資產等要如何處理的問題。
不過,這次歐美是在凍結外匯存底上,又要往前邁開一大步─他們要拿這些俄羅斯資產去供烏克蘭重建用,白話文講是:他們沒收俄羅斯存放在歐美的資產,然後憑其所好的支用(給烏克蘭重建用)。
直覺的思考,這種方式似無不可,俄國是侵略者,沒收其資產用來賠償給受害的烏克蘭,豈曰不宜?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單純,這種作法可能引來複雜與預料之外的法律、金融風險,更嚴重的是現實世界中的「歷史風險」。
法律與金融風險大
戰爭賠償、自古即有,但基本上都是由戰爭國之間的談判、簽約而確定,當然,也都是戰敗國要支付賠償金。像這次由非戰爭國的第三者(如俄烏戰爭中的歐美國家),因原本就保管某交戰國資產,而徑行決定以此資產給予(以賠償名義)另一交戰國,應該算是第一個案例。
也因此,在國際法上難以找到明確的依據,甚至只是精神上支持的條文都未必有,這種作法可以說終結了「保護央行資產豁免權」的制度與精神,帶來的後遺症難以預料。外媒《金融時報》就引用一名德國官員的話說:德國司法部長研究了歐盟關於沒收俄羅斯央行資產的提議,結論是這些提議在法律上不可行,而部長的發言人對此說法拒絕置評。
第二個問題是金融風險,歐盟如果能徑行沒收俄羅斯存放的歐元外匯存底,對外發出的訊息就是:歐元不是可以百分之百信任。這個擔憂與問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說得最明確:「布魯塞爾採取任何行動,拿走俄羅斯聲稱屬於自己的資金,都可能損害歐元的國際吸引力」,這可能會讓其它國家擔心如果有一天成爲制裁目標,它們可能會面臨與俄羅斯同樣的命運而「背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