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起日本1.2億人口開始逐年縮減,而且日趨嚴重,2022年縮減了62萬人,造成工作人力短缺,國防自衛隊必須召募台灣東南亞的年輕人,太空計畫、半導體產業均因人口規模不足而發展緩慢。
人口縮減造成工作人力不足是放諸各國皆準的說法,現在先進國家面臨人口老化,出生率降低,年輕人口比例退縮,因此德、法、意、英、俄、日本都因為工作人力不足,無法撐起一個全方位的廿一世紀的強大國家,只能停在二線國家。但是中國是人口大國,這種說法並不適用於中國。
中國人口從2022年起縮減了85萬,到達目前的14.12億人,若這樣的趨勢不變,按照估計,中國人口在2050年降到12.68億,2100年降到5.87億。80年後即便是5.87億,仍然能夠維持3~4億的工作人力。無論是傳統的工業農業,或是廿一世紀的領域,軍工科技、太空計劃、再生能源、核能產業、芯片網路、超級電腦、人工智能等等,或是廿二世紀可能新進的領域,開發火星、探索太陽系、利用小行星資源等等。中國的工作人力都足夠支撐一個全面強大的國家。
從人口素質來看
日本50到90年年代,最優秀的工作人力世代創造了日本的經濟起飛,製造王國,1978年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90年代開始老齡化,最優秀的世代退出工作市場,後繼的世代許多是軟弱的無欲族,啃老族,維持不住強國的地位。
二次大戰後至90年代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創造登陸月球、汽車鋼鐵,信息技術的優秀嬰兒潮世代漸漸退出工作市場,後繼的世代熱衷於軟性的金融投資、律師、企業管理等行業,不屑於工業製造等苦幹實幹的硬產業,致產業結構發展失衡。
而中國現在退出勞動市場的工作人力,是成長於中國經濟極為落後,教育不發達的年代。後繼的年輕世代是90年以後出生,教育水平、知識儲量,大幅提升。而更年輕的中國人是成長於教育發達,經濟繁榮,信心滿滿,民族復興的世代。所以人口老化,世代更替為中國帶來了更好的希望。
研究中國人口縮減的現象不要落入西方的老生常談,拘泥於老化照顧、勞力短缺、人口紅利、低消費力、財政減少的窩臼,這些問題當然需要關注。但中國的人口縮減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有性質上的不同,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在縮減的過程中,仍能維持規模的優勢,保有全方位的產業發展、軍事力量,以強國立足於世,而人民的生活環境與福祉又可望提升。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