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危機是軍方別有目的 緬甸藝術家用鏡頭傳遞民族多元價值

2018-09-22 12:00

? 人氣

位於孟加拉難民營的羅興亞兒童在盪鞦韆前玩樂。(美聯社)
位於孟加拉難民營的羅興亞兒童在盪鞦韆前玩樂。(美聯社)

教育貧乏讓民眾欠缺思考能力

「緬甸什麼都很缺乏」,宗希直言,「我們的教育系統也很貧乏,從來不教導人民要有創造性思維」,使得民眾容易被煽動,當上緬甸實質領導人、現任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也被操控」,她表示,2015年產生民選政府,結束軍政府半世紀統治時期,「但軍方還是掌握實權,內政、國防、境管三個主要部會的首長都由軍方出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美聯社)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美聯社)

宗希暗示,羅興亞危機正是緬甸軍方另有企圖,「當人民都把注意力放在族群對立上面,就會忽略掉其他關係到自身權益的事情」,並以中緬油氣管線為例,該原油和天然氣管線連接中國西南地區和緬甸,出發點正是爆發羅興亞危機的若開邦的主要大鎮皎漂(Kyaukpyu),此計畫2004年開始談判,隔年中國石油公司就簽下向緬甸購買天然氣的30年合約。

衝突造成原因背後另有目的

2008年,中國與緬甸同意開始興建原油和天然氣管線,兩條管線造價分別是15億美元和10億4000萬美元,其中原油管線2013年完工,同年便開始輸送原油,天然氣管線則在2014年完工,但直至2017年4月才正式開始運作,不過在興建油氣管線時,當時執政的緬甸軍政府強制拆遷、鎮壓抗議人士,留下迫害人權紀錄,因此今日羅興亞危機爆發,甚至其他民族衝突,背後似乎都有別的原因。

2017年緬甸若開邦北部衝突滿一周年,孟加拉難民營中的羅興亞婦女抗議緬甸政府暴行。(美聯社)
2017年緬甸若開邦北部衝突滿一周年,孟加拉難民營中的羅興亞婦女抗議緬甸政府暴行。(美聯社)

身為藝術人士,宗希用鏡頭記下緬甸境內不同民族的樣貌,讓緬甸大眾理解民族多元的意義,「2012年某次募款活動上,展示出孩子在叢林中睡午覺的照片,相當撼動人心」,而她也強調,外界認為羅興亞危機是佛教徒迫害穆斯林,「但有不少佛教徒是好人」,其中說孟加拉語的佛教族群「馬拉馬基族」(Maramagyi)也是受害者。她也指出,在若開族與羅興亞人的衝突中,也有許多少數民族受害卻被忽略,馬拉馬基族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姆盧族(Mro)、丹奈族(Daignets)及一些當地的印度教徒。

盡其所能讓大眾認識民族多元

當被問及有說法稱,由於歷史上羅興亞人屠殺緬甸佛教徒,所以今日是得到報應,宗希則說:「我聽過很多種說法,但緬甸的種族衝突要一層一層地去看見背後景象......馬拉馬基人也遭受迫害,因為他們是說孟加拉語,且外表看起像是羅興亞穆斯林,但羅興亞人也沒對他們伸出援手,因為他們是佛教徒,羅興亞人擔心自己被殺害。」

聯合國統計,截至2018年6月中共有1萬1432名新增的羅興亞難民逃往孟加拉,這些難民描述緬甸軍在他們的家園燒殺擄掠的行為,顯見當地狀況根本沒有改善。(美聯社)
聯合國統計,截至2018年6月中共有1萬1432名新增的羅興亞難民逃往孟加拉,這些難民描述緬甸軍在他們的家園燒殺擄掠的行為,顯見當地狀況根本沒有改善。(美聯社)

由於緬甸部分少數民族擁有武裝組織,甚至推行分離主義運動,這樣頻繁接觸少數民族,豈不是觸碰緬甸政府的敏感神經?宗希回應,緬甸專責文化事務的宗教文化部,只在意藝術作品是否宣揚「國族主義」,「那就是政令宣傳,根本不在乎藝術創作」,而她也曾被緬甸警方盯上,「當政府官員直接告知要出席活動時,代表自己已被列入名單,一輩子都會被注意」。

宗希還說,有次去緬甸北部拜訪一支少數民族,結果接到警方來電「關切」,詢問他們一行人的行蹤,「而且根據法律規定,接觸禁止接觸的民族,會要吃上30年牢飯」。只是被警方盯上,怎麼還敢繼續以少數民族為創作題材?「老實說,我很害怕被警察抓,有次參加完活動,我用外套遮住身上穿的活動上衣,但我還是會盡我所能,去傳遞我的理念:讓大眾認識民族多元」,宗希語氣肯定、表情堅毅的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