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日本開始把多達130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鄰國批評不斷,這既是科學問題、更是政治課題,台灣官方則是一如過往的「保持沉默」,顯然核廢水排入大海引發的風險,不敵「台日友好」的重要。
這批「核廢水」的來源是2011年福島事件所產生的,當時發生核子事故,其持續注水冷卻反應爐內的熔融核燃料棒時產生的汙染水,而後透過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多數輻射物質剩下的水,就成為現在這批所謂的「核廢水」。根據日本的官方說法,經過稀釋與處理後,雖然核廢水中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Tritium),但排放到海的濃度已經稀釋到遠遠低於標準值了,因此無安全之虞、也不會造成海洋污染,為官方辯護者說這些核廢水「甚至可以喝或游泳」。
這是標準的日本官方說詞,但除了日本官方外,沒有多少人採信、接受這種說法。亞洲鄰近國家幾乎一致反對,態度從激烈的痛斥日本「以鄰為壑」、到婉轉的表達憂心都有;至於民間則幾乎毫無保留的反對,韓國的民調有7-8成反對,連日本內部的民調都有半數反對;專家與科學家則是支持與反對兩派都有。
或許官方引用的數據都正確無誤,經過稀釋後這些廢水含射性同位素已遠遠低於標準值,但真正的問題在:風險;這應該是人類史上第一起大規模核廢水排放,不論是等級或體積都是創紀錄,沒有任何科學家研究過、了解過其影響與後果,當然,過去絕對是無案例可循。
如此龐大的核廢水排入海洋,縱然是分年為之,但其對海洋生態、動植物的影響如何;而海洋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這個「食物鏈」會如何傳達到後端、是否影響食品安全、對人類健康有影響否……..,全部是一個又一個的大問號,批評日本「以鄰為壑」不是沒道理。
如果撇開科學專業的爭議不談,單從「常識」來想,日本的排放核廢水,確實也讓人難心安。如果這些核廢水真的如官方所說,經過處理後已是安全無虞、甚至「可以飲用、游泳」,日本政府顯然就直接把這些核廢水拿去作這些用途即可,何必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惹來鄰國與環保團體的痛責,堅持要把這些核廢水排放到海?
把這些廢水排到海洋,且用1公里的排放管排放到較遠處,讓一般民眾的想法就是:把「髒東西」排到海中遠遠的、眼不見為淨。再說這些水有多乾淨,實在不易取信於民。
日本把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不僅是一個充滿未知的科學問題,更是一個極度現實的政治問題。最直接受核廢水影響的國家是中國與韓國,從幾年前提出此議案開始到官方審查通過計劃、再到進入正式排放階段,中國一直強力譴責,指日本此舉「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罔顧國際公共利」。韓國政府則指日方的決定「深表遺憾」、「將向日方轉達反對此次決定的民意」,更向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達強烈的反對立場,只是在進入排放階段後,韓國政府突然「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