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真假難分!生成式AI恐致假訊息更猖獗

2023-10-02 05:50

? 人氣

對於生成式AI善於統整與創作,雖然協助人類彙整資料等需求,它所產出的內容同樣也受到許多的質疑,譬如所生成的內容用數位科技做出來的成品,像是圖片製作,它的智慧財產權歸屬問題。其次是和網際網路的過度依賴使用一樣,若使用者太過依賴生成式AI,可能影響創造力的思考。最近就有教師為了避免學生貪圖便利,用生成式AI做成的作業,只要是與心得報告有關的作業,一律都改為口頭報告,或許就是擔心這類的事情發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生成式AI還有另一大隱憂是,若被不肖人士所利用以假亂真來包裝假訊息,民眾可能更難辨識。假訊息的嚴重性已是國家安全問題,曾有跨國學術調查,臺灣遭到外國假訊息攻擊程度是世界第一。假訊息之所以讓人無法辨識是把真實的內容重新再包裝,又或者當你一再重複聽到相同的陳述時,會覺得假訊息更像是真實。而且假訊息的種類甚多,不是只有訊息的內容是假的,還有假的圖片、影片、網址、教人如何操作商品的開箱文等。偏偏面對這些假訊息,無論在辨識程度,或是防制假訊息的能力方面,民眾反應卻是薄弱的。

有網友在PTT詢問面試的時候是否能使用chatGPT幫忙解答。(示意圖/Photo AC)
使用chatGPT幫忙解答。(示意圖/Photo AC)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曾公布臺灣假訊息的調查,發現有7成5民眾表示過去一年曾收到假訊息,也有5成民眾認為自己不會受騙,反而有9成民眾覺得別人才可能容易上當。最常製造假訊息的傳播管道則以網路和手機最多。

由於生成式AI裡所提供的資料並無檢核的機制,無法確定內容是否正確,必須人工一一去核對,若是使用者又沒有進一步確認,很可能就這樣傳播出去。因此,閱聽人本身的「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就很重要。

該如何使用來防範呢?日前國科會曾發布「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構)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草案」,羅列了10點各機關使用生成式AI的注意事項,包括不得向生成式AI提供涉及公務應保密,使用生成式AI作為執行業務或提供服務輔助工具時應適當揭露等,為了就是因應生成式AI可能涉及智慧財產權業務機密方面的侵害。雖然這個指引也適用於一般大眾,不過這只是針對智慧財產權方面的使用注意事項,真正要杜絕假訊息的發生,關鍵還是在教育,民眾的媒體識讀有無真正的落實。

假訊息的手法日新月異,這些訊息常以移花接木的方式,有時會用聳動的標題或誇張的圖片去吸引民眾注意,讓人沒有戒心而不去辨別真偽;況且大部分的民眾只要覺得新奇、有趣,常常會分享給親朋好友們。對抗假訊息不能只靠法律的制定,民眾無論使用哪種媒介都要有正確的使用觀念,對於來路不明的資訊應避免轉發外,也要有警覺心與判別能力,才能減緩假訊息的漫延。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