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勢頭不再」?
與此同時,針對「一帶一路」倡議也存在著不少爭議以及批評聲音。批評者認為,該倡議是中國擴大地緣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工具。美國等國多次針對可能的「債務陷阱」提出警告。
包括德媒在內的許多西方媒體也曾出,該倡議的許多項目面臨困難、陷入停滯。
《新蘇黎世報》2022年7月一篇題為《當雙贏變成中國贏兩次之時》的客座評論稱,種種跡象顯示,「一帶一路」只經歷了一段相當短暫的鼎盛時期,中方向非洲國家提供的貸款已經從最高點280億美元降至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70億美元,降幅高達75%。評論稱,也許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許多貧困國家也許並沒有能力償還貸款。
《法蘭克福匯報》9月7日一篇題為《太大、太遠、太昂貴》的文章也表示,雖然中國官方仍在談論該倡議的顯著成就, 「但『一帶一路』昔日的勢頭已不復存在」。
文章說:「自2016年開始,中方的投資開始下降。自該倡議提出以來,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欠中國的債務大約增加了兩倍。如今,在雙邊層面上,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債權國,中國自身也陷入了改革開放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這篇來自《法蘭克福匯報》駐華記者Jochen Stahnke的文章指出,中國政府並沒有公布單個國家接受中國信貸融資、出口信貸或者官方發展援助的數據。因此,這些中國國企的建設項目究竟多昂貴,尚不清楚。已知的是,中國政府近年來大幅擴大了救助貸款的發放範圍,因為中國對外貸款中的大部分都面臨違約風險。
「在吉布地、尚比亞等國,中國持有超過一半國債。這究竟是增加了北京的政治影響力,還是使其更易受到『債務陷阱』的指責,也取決於西方提供怎樣的貸款條件。只是中國的金主熱潮時代已經結束。」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