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抗中保臺」發生質變,賴清德遺患無窮

2023-10-25 06:50

? 人氣

「抗中保台」從競選神器一變成了施政神器。圖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陳昱凱攝)

「抗中保台」從競選神器一變成了施政神器。圖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陳昱凱攝)

在2019年,藉由香港事件的發生,民進黨拋出「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的議題,在鋪天蓋地的強力渲染下,臺灣社會快速出現了一種特殊的不安、恐懼和憤怒感。如何讓臺灣人應對這種情緒呢?民進黨強調「抗中保臺」是唯一手段,和平已不可能,抗爭才有出路。這兩個議題,前者是問題後者是答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後證明這是一次極其有效的政治操作。人們在恐懼和憤怒的狀態下最難理性思考,也最容易衍生出敵對和仇視的情緒。在這些情緒組合的威力加持下,蔡英文2020大選取得空前勝利如願獲得連任。

最初的「抗中保臺」是針對2020大選,但由於這個議題操作的太過成功,政治影響力太大,民進黨希望「抗中保臺」可以在選後繼續發揮作用。於是四年來民進黨不斷給「抗中保臺」添加許多新的內容,頗有包山包海的趨勢,幾乎任何問題都能以「抗中保臺」的角度來發揮。「抗中保臺」從選舉神器成為了民進黨的「施政神器」。

20231010-總統蔡英文10日出席「112年國慶酒會」。(柯承惠攝)
蔡英文當選後,民進黨不斷給「抗中保臺」添加許多新的內容,頗有包山包海的趨勢,幾乎任何問題都能以「抗中保臺」的角度來發揮。(資料照,柯承惠攝)

時間如流水,臺灣再次進入大選週期。隨著香港局勢穩定,中美博弈加劇,特別是民進黨充滿爭議的施政,都讓「抗中保臺」出現了新的變化,「抗」「中」「保」「臺」每個字都有了新的含義,它們也註定將對本次大選產生新的影響。

抗中保臺之「抗」

近期YouTuber錫蘭對臺灣媒體的批評引起不小的波瀾,其中錫蘭指出臺灣社會對中國大陸人存在「隱形的偏見」「刻板認知」。從「426」到「支那豬」、「支那狗」,臺灣網路中對大陸的仇視和歧視性言論不僅大幅增加而且日益偏激。特別的是,臺灣社會對這種現象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兩岸之間發生任何事情,現在的臺灣社會普遍會陷入「隱形的偏見」而不自知和不自拔,理性看待大陸會成為另類和異類,遑論善意。很多從大陸回來的臺灣人幾乎不敢對大陸有任何正面評論,因為多數情況是被排擠和嘲笑,甚至遭遇網暴。

從李登輝時期到馬英九時期,臺灣社會的「仇中」情緒雖然在逐漸增加但一度是小範圍存在,只有在民進黨執政特別是蔡英文兩個任期內才快速形成大範圍「仇中」,並且愈演愈烈。事實說明在民進黨的「抗」中策略中,疊加升級對中的「敵視和仇恨」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20231014-前總統馬英九出席「侯友宜總統暨立委新北市競選總部成立大會」。(蔡親傑攝)
從李登輝時期到馬英九時期,臺灣社會的「仇中」情緒雖然在逐漸增加但一度是小範圍存在,只有在民進黨執政特別是蔡英文兩個任期內才快速形成大範圍「仇中」,並且愈演愈烈。(資料照,蔡親傑攝)

短短三年多時間裏,掌握龐大行政與媒體資源的民進黨全力培養臺灣社會「抗」中的氛圍,政治效果十分明顯。當臺灣社會越敵視大陸,就越會認同民進黨各種「抗」中的政治操作,即使民進黨把毫不相干的議題納入「抗」中,依然可以得到支持。

臺灣本就是一個存在嚴重政治對立和鬥爭的社會,政治敏感度極高,任何事情幾乎都能和政治掛鉤,民進黨充分利用這種心理和氛圍,開始將「抗」中進行無限拓展,把一切內政問題都開始和「中國」作出千奇百怪的聯結,一次次撩撥著臺灣社會「抗」中的情緒。如果問題無法通過正常的政治流程解決政爭的話,那麼只要關聯到「抗」中就會化險為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