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到台中造勢拉票,却挑上中捷藍線這個「選戰老話題」,直指他在行政院長任內核定綜合規畫,可惜後來改變路線,「如果照當初林佳龍市長的版本,進度不會是現在這樣;而且還改到『有力人士』家附近,令大家很失望。」
一向含蓄的台中市長盧秀燕也不忍了,直接回應,「有人卡中捷藍線那麼多年,以民為念,該放手了。」她還提醒賴清德,「可能太忙了,忘記在他當行政院長任內,並沒有核定中捷藍線這件事。」(核定的是前行政院長蘇貞昌)
更好笑是,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交通部不談「有力人士」,只求設站位置有人搭乘,「審查過程都是專業考量。」副院長鄭文燦則強調,中捷藍線「行政院非常支持」,但一個捷運計畫,需要專業評估,不能當成選舉喊價的議題,「不是由總統拍板,更不是由總統候選人決定。」乍一聽,彷彿是鄭文燦打臉賴清德,鄭文燦當然不是吐賴清德的槽,而是衝著聲言,「我當選就立即啟動核定」的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而來,但若不是賴清德重新挑起中捷藍線戰火,誰還會記起讓中捷「捨直取彎」的不是盧秀燕,而是林佳龍?
中捷規畫甚早,早在前市長胡志強時代即已規畫,林佳龍當選市長後改變了「胡路線」,比較可議的是,林佳龍改變原來沿台灣大道高架建設的方案,改繞一個大彎到沙鹿的重劃區後,再繞回台灣大道;捷運彎道是抄不了車的,相反的,必須減速,在安全規畫上同樣增加難度,此外,繞行重劃區部份地下、部份高架,工程複雜度高,土地徵收面積更大,意味難度也加大;至於土地利益,「林路線」繞進重劃區的利益基本不會低於沿台灣大道建設。當賴清德質疑「盧路線」是改到「有力人士」家附近的時候,難免啓人疑竇,那麼「林路線」的「有力人士」又是誰?
中捷藍線規畫變更,在立委補選時吵過,讓前立委顏寬恆吃盡苦頭,去年縣市長選舉也吵過,對盧秀燕却分毫無傷,原因很簡單,盧秀燕回歸「胡路線」,從台中火車站直通台中港,工程施作相對簡易,土地徵收量最少,且不需要拆民房─這點很重要,土地徵收與迫遷,已經成為台灣公共建設的重大難題,也是民怨之所在,盧秀燕說「市民共識也最高」,即使民進黨質疑的「正英站」,也經過公聽程序,藍綠議員基本都支持。
賴清德拿中捷藍線作選戰文章,並不聰明,第一,此刻進行的是總統暨立委大選,而非縣市長選舉,拿一個去年已經經過選戰考驗的議題,質疑民意聲望頗高的現任市長,絕非聰明之舉;第二,大眾運輸牽涉甚廣,路線規畫變更本來需要更審慎的評估,問題是,為什麼林佳龍能畫一個彎道變更「胡路線」?如果不是因此引發地方爭議,又哪輪得到盧秀燕變更「林路線」,重回「直道」?第三,誠如王國材和鄭文燦所言,捷運計畫需要的是「專業評估」─從地方交通局到中央交通部,當交通部已經核准「盧路線」,並報行政院等待核定之際,賴清德的「感慨」,是對地方與中央交通專業單位的專業評估有所不滿?還是以黨主席、總統參選人的身份,意在隔空喊話緩辦中捷藍線核定事宜?這是為兩年後的縣市長選舉再埋伏筆?還是預告民進黨執政的中央,不會核定中捷藍線?還是讓台中市民再眼睜睜地看著中捷藍線,只要未動工,每逢政黨輪替就變更路線一次?那藍線豈不成了「難線」,永無空通車之時?
政黨可以輪替,政府政策却必須有其延續性,否則民主政治就成了無效政治;政府政策之所以能延續,關鍵就在政府政策不以政黨利益和立場為考量,但凡「政策」就得面向全民,以全民利益為依歸─從公聽會到議會的議決,前任的政策或建設,即使有爛攤子,後任都得想辦法收拾,中捷藍線成了選戰攻防指標,這是政黨競爭大不幸,總統參選人不能拍板捷運計畫,也不要再添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