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拜習會,沒有成果的成果

2023-11-17 07:20

? 人氣

在這種結構下,中美關係也特別脆弱,隨時可以因為一個外在因素:外交關係、管制政策、甚至一句話而再次停滯、倒退,不必借鏡太久之前,1年前峇里島拜習會之後,中美關係一度緩和甚至好轉,但爆發間諜氣球事件就倒退回冰點,兩國也持續在全球進行地緣政治角力,美國繼續收緊對中國的半導體制裁,中國拿管制稀有金屬反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那麼未來1年,美國會放鬆甚至放棄對中國的半導體管制、或取消現有的加徵關稅、或放棄圍場中國的政策嗎?看不出可能性,如果有調整,趨嚴更緊的可能遠遠大於其它。正如去年10月宣布對AI晶片出口中國的管制後,美國的輝達因此為中國打造可繞過管制的晶片,今年10月這些晶片就被納管;傳說輝達因此要再為中國市場打造可繞過管制的晶片,只要這些晶片效能對中國發展AI大有助益,明年就可能再被納入管制。要放寬禁令?目前來看是:門都沒有。

中國方面,也不會因峰會讓關係似有緩和,而放棄與美國在全球的地緣政治角力、加入譴責俄羅斯之行列、甚或放棄推動半導體自主計劃吧?

至於國人最關注的台灣問題,大致上還是與過去雷同:美國重申反台獨、一個中國政策、要求台海和平;中國則是要求美國不能支持台獨、要求美方有具體行動表現、停止武裝台灣等;習雖然說了「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但也說了「和平統一」,至於否認27年或35年有攻台計劃,坦白說,這原本就是美方放的訊息,真實性存疑,即使真有計劃,也無人會承認,可「略過不表」。中美雙方對台灣問題的說法,大致上還是不脫過去的路數與格局。

對台灣而言,影響命運的關鍵就是中美兩國,中美關係穩定趨緩其實也有利於台海安定,對台灣是正數。重要的是台灣要穩住,別傻傻被利用而引火上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