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拜習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艾利森: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2023-11-17 17:01

? 人氣

右為小說美中核戰小說《2034》書影(翻攝亞馬遜官網),左為人類首顆原子彈投擲於廣島後造成的蕈狀雲(美聯社)。

右為小說美中核戰小說《2034》書影(翻攝亞馬遜官網),左為人類首顆原子彈投擲於廣島後造成的蕈狀雲(美聯社)。

「舊金山拜習會」落幕後,各國學者都在忙著解析美中台關係接下來的發展。有認為美中關係將走向緩和者有之、堅持美中對立競爭格局者有之,也有人認為至少華府與北京將可成功建立護欄、維持「鬥而不破」的格局。不過曾預言美中難逃「修昔底德陷阱」、兩國終將一戰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指出,這場美中領導人會晤的真正意義是:避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修昔底德陷阱」。

艾利森(Graham Allison)是哈佛大學的知名國際政治學者,也是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院院長。他在《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中,引述擴充了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所提出的一個概念:雅典的崛起是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得戰爭無可避免。這種崛起強權威脅取代現存強權、導致兩者走向衝突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

艾利森曾對《環球時報》評論美中關係時表示,中國正變得更強,美國則感覺遭到中國逼迫,在雙方的感受與錯誤感受都被放大的情況下,接下來的情緒與恐懼則讓事態變得更糟。無論是崛起大國還是守成大國,相互奪權時往往會誇大另一方的實力與威脅,讓這一切成為了「邪惡的組合」。不過這位「修昔底德陷阱」之父在拜習會後投書《國家利益》網站,認為拜登與習近平確實在舊金山會晤中進行了嚴肅、坦誠、私密的對話,這讓原本緊張的美中關係有了轉機。

艾利森說,這次的舊金山會晤跟去年的峇里島拜習會一樣,都澄清了兩位領導人對一組矛盾事實的理解:那就是美國與中國將成為史上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的生存又需要彼此一定程度的合作。畢竟美中兩國的心知肚明,雙方的衝突若未設上限,對彼此來說都將是一場徹底的災難——此即雷根總統所謂「核戰沒有贏家」的道理。

如果戰爭的結果只能是保證相互毀滅,那麼重點就會是「美中絕對不能開戰」。艾利森認為,美中兩國也都清楚,若要避免戰爭,就需要雙方進行嚴肅而坦誠的對話,以防出現誤解、誤判、或者降低意外所帶來的衝擊,將兩國拖進一場他們不想要的戰爭。

艾利森當然也知道,在習近平的宏大敘事中,中國正不可阻擋地崛起,美國則是不可逆轉地衰落。雖然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現況似乎正好相反,但艾利森也提醒那些擁護「中國發展已見頂」的華府觀察家,最好仔細檢查相關數字。畢竟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速度應該仍是美國的兩倍,當美國支持烏克蘭與以色列的同時,中國卻與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站在一起,呼籲停火並進行談判。艾利森認為,此一趨勢正是《人民日報》所指出的「世界力量對比出現『東升西降』、『南升北降』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