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企暴雷、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未解的狀況下,中國5日遭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信用評級展望為「負面」,讓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隱憂再度浮上台面。但中國財政部回應稱中國的「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穆迪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美國信貸評級機構穆迪(Moody's)週二(12月5日)將中國的主權債券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對中國各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的財政壓力和房地產業危機,再度發出警示。
穆迪聲明提及,北京政府出手救助銀行與地方政府的必要性,對於中國財政與經濟「構成下行風險」,亦顯示「結構性、持續低迷的中期經濟成長相關的風險」升高。
消息一出,香港恆生指數、滬深300指數5日皆下跌約1.9%。6日,中國的藍籌股價下滑至近5年的最低點。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首席亞洲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向路透社表示,穆迪此舉實際的投資影響「相當有限」,一部分是因為外國投資人持有的中國國債相當少。市場接下來將關注中國本月將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訊號。
評級展望下調 長期信評不變
2017年,穆迪把中國的信用評級從Aa3降為A1,比最高的評級Aaa低了四級。本週二下調評級展望的舉措,是穆迪6年來第一次調整對中國的評級,但對中國的長期債務信評仍維持A1,代表中國經濟吸收衝擊的能力仍高。
從歷史上來看,約有三分之一的債券發行人在被評為「負面」展望後的18個月內,信用評等遭到降級。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A1在「投資級」層面仍然夠高,這次評等展望下調不太可能導致全球基金被迫拋售。
對於中國經濟成長步調,穆迪估計2024年與2025年會放緩到4%,2026年至2030年則將降為平均3.8%。該機構指出,「弱化的人口結構」可能導致中國潛在的經濟成長在2030年之前,衰退至3.5%左右。
3月的「兩會」之後,北京政府將2023年經濟成長目標設為5%;多數西方媒體及專家認為,今年「保五」的目標仍有望實現。
中國財政部對穆迪的舉措表示「感到失望」,稱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財政可持續性等方面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據中方新聞稿說法,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動能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方新聞稿稱,「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制度體系已經建立,地方政府違法違規無序舉債的蔓延擴張態勢得到初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