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富含高品質的蛋白質、維他命和魚油等營養物質,其中的Omega-3脂肪酸被證實能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發炎反應。特別是鯡魚、鮭魚、鱒魚、鯖魚、沙丁魚這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多脂魚肉食物。
追蹤16年的研究指出:吃魚有效降低死亡率
重症暨胸腔科醫師黃軒表示,吃魚對人體健康好處多多,一項研究找了421,309名參與者,追蹤了他們16年的吃魚和他們疾病死亡率的相關情況。
研究發現,高攝取量的魚類與低死亡率有顯著的相關,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阿茲海默症的死亡率。
在男性方面,吃魚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10%、降低呼吸疾病死亡風險20%、降低慢性肝病死亡風險37%、降低癌症疾病死亡風險6%、降低任何疾病引起的死亡風險9%。
在女性方面,吃魚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10%、降低阿茲海默症死亡風險38%、降低任何疾病引起的死亡風險8%。
有心血管、脂肪酸問題的患者,仍可透過吃魚降低死亡風險
另一項研究曾對來自60多個國家的研究分析,結果發現脂肪酸與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有高度相關性。
研究結果發現,本身原本已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每周至少攝入175g(約2份)的魚類,有助降低心血管的風險和死亡風險的。
不過,魚類也一些潛在污染一定要小心:
1.重金屬汞的污染
魚類中的汞含量可能較高,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限制食用某些魚類,如大比目魚和金槍魚,因為目前研究顯示:汞的攝入與癌症、糖尿病和心臟病之間有許多聯繫。
2.化學物的污染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將可能含有多氯聯苯,以及二惡英等其他污染物的魚類攝入量限制在每周兩份之內。這些魚包括高油脂魚類,如鮭魚和沙丁魚,以及非油脂性魚類,如螃蟹和海鱸魚。
3.飼養的污染
人工養殖魚類的生態系統與野生環境不同,可能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不同的影響。
例如,養殖廢水可能會污染海洋,而養殖場也可能成為將傳染病蔓延到野外的病源地
除了吃魚,還要遠離哪些食物?
1.遠離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可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建議將飽和脂肪酸替換為不飽和脂肪酸。
2.遠離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品雖然美味,但其中含有大量威脅健康的成分,常吃超加工食品與肥胖、營養缺乏、乳癌等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將魚油炸、醃烤、加工、高鹽、高糖食用,反而會增加疾病的死亡率。
魚肉經過加工處理後的魚,會產生反式脂肪,且增加大量熱量,會抵消魚油的功效,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癌症、多種疾病的死亡率
總之,適量攝取魚類對健康有益,但也應注意潛在污染的風險。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並注意食用方式和魚類來源,以獲得最佳的健康效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黃軒醫師。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