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對ECFA「切香腸」釋出的訊息

2023-12-22 07:30

? 人氣

對岸宣布終止部份產品的關稅減讓對台灣出口會有影響。(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對岸宣布終止部份產品的關稅減讓對台灣出口會有影響。(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中國官方周四宣布台灣違反ECFA規定,因此決定中止ECFA中12項產品的關稅減讓,且從明年1月1日起生效。從出乎外界意料的「提早宣布」台灣對中國構成貿易障礙,到這次快手快腳宣布中止部份產品關稅減讓,可以看出對岸「在乎與不在乎」的事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商務部在今年4月宣布要就台灣禁止中國產品進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在調查項目擴大為2504項後,10月宣布延長調查期,截止日期為2024年1月12日。由於正好是台灣總統大選投票日前一天,因此被外界認為對岸有意藉此事「脅迫」台灣經濟建民,但上周五中方就提早近1個月宣布調查結果。

公布後,就在台灣在揣測、爭論中方後續行動,是否會影響ECFA、是否會再視大選結果決定要對ECFA動手與否時,對岸直接就宣布中止12項產品的關稅減讓,讓台灣方面猜都不必猜了。

從提起貿易調查、到宣布認定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再到終止部份ECFA產品的關稅減讓,甚至更早對台灣農產品的禁運,可以說有相同的脈絡可循、有其釋放的訊息與含義。

從兩岸先後加入WTO(世貿組織)開始,兩岸貿易往來就一直不是處於平等狀態,無論是用保護國內產業(特別是農漁業等一級產業)、或是國家安全的理由,不少中國產品是禁止進口到台灣。之後兩岸簽署的ECFA中的早收清單,也是台灣較占便宜,套句對岸的用語是「讓利」。

而從讓利對象也可看出對岸的「工作重點」:一個是基層農漁民(中南部為主),一個是傳統產業,ECFA中除了農漁產品外,就是以石化塑膠、紡織、工具機為大宗了。

這次認定存在貿易壁壘、對ECFA開刀,就頗有「讓利經年、毫無效益」而不再繼續的味道,因此台灣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利害相關者(如農漁民)都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兩岸經貿再來,有很大機率要走上「公事公辦、一切照規範」之路,過去基於各種「不言而喻」的兩岸因素與政治考量,而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善意忽略的作法,即使尚未到完全消失、未來也一定是越來越少了。這是近期相關事件中可讀出的訊息與含義。

至於實質影響,官方當然說很小,國發會就說,以今年到11月止的數字看,這些產品對中出口約18億美元、只占對中國出口的1.3%,且大多數(約16億美元)稅率1-2%,因此對台灣出口影響非常有限。而業者只能無奈的說:只能開發新市場、以多元化、高值化因應。

官方說法沒錯,終止這12項產品的關稅減讓,對台灣出口與經濟的影響確實是不大,如果官方只看到這裡、就這樣「結案」,顯然失職,因為真正讓人擔心的問題在後面。終止這12項產品關稅減讓應該不會是終點,更可能是一連串「切香腸」的開始:中方可以、也可能在未來每隔一段時間就公布新的終止項目,某個角度而言,就是不明確終止ECFA但卻逐漸「掏空」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