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一定聽過兩個四字成語-「小家碧玉」及「大家閨秀」,兩個詞中的「碧玉」及「閨秀」都是古代形容待字閨中未出嫁的女孩子。「小家」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的解釋乃是「平常人家的女兒」,而「大家」自然就是反義,乃豪門名媛。總之,兩家女兒都好,「小家碧玉」可能熟稔烹煮羹湯、針線縫補;「大家閨秀」則是琴棋書畫,可能也像《臥虎藏龍》裡玉嬌龍,亦通拳腳刀劍。
「碧玉」或「閨秀」都很美好,問題出在「小」或「大」。那麼,咱們台灣生產性農業是「小家碧玉」抑或「大家閨秀」呢?這就是當前農業發展方向的十字路!
台灣的農政機關、農科學者,乃至1450農運文青,一方面常把本土農產品講的好棒棒,以農業大國自栩。可是偶遇天災(颱風、病蟲害)或人禍(大陸禁運),就又嚷著要保護農民。即使某年風調雨順,蔬果大豐收而導致市價崩盤,也是吶喊支持本土農業,政府機關、企業界、平民百姓連阿兵哥都得猛吃香蕉。
這是相當矛盾的現象。如果本土農業這麼強,怎麼至今仍然禁不起一場豪雨,導致高麗菜一顆五百元天價?甚至-怎麼會連雞蛋也不夠,須從澳洲空運一顆32元的金蛋呢?而北京一喊停,龍虎斑就無處可銷!這種種現象夠奇怪了吧?
除了生產量起伏不定,還有農產品質的食安困擾,新聞經常報導「毒蔬果」流竄全台攤商、賣場、火鍋店,三軍總醫院營養部抽驗的「菠菜」也有農藥超標。義美董事長高志明近日說:『台灣一天要吃掉2,200萬顆雞蛋,但完全合規、安全的雞蛋佔比卻很低,因為從雞農養雞開始,圈養或放山的雞蛋品質又不一樣,義美經常要為好蛋傷腦筋。』
前一陣缺蛋危機時,「巴西蛋」成為過期食品的標籤,民眾聞之色變。其實,巴西是真正的農牧業大國,農產品年出口值39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四成;而我們台灣在2022年農產品出口僅有52.27億美元,2023上半年更是降到23.9億美元,出口連年衰退,進口農產品逐年增加, 2022年的逆差高達150億美元。農業部宣傳說已降低銷往大陸農產品的數額,只佔農產品出口總值的12.9%,美國成為我國最大農產品輸出對象(17.5%),實則這只是比例的調整,因為輸美金額也是微幅下降-且美國仍是我農產貿易的逆差對象國。日本,這個外長吳釗燮口裡的「大哥哥」鄰國,台灣每有農產品裝箱輸日,地方到中央官員總是會在貨櫃前舉行儀式慶祝;東京年度食品展,台灣的一些縣市首長不放過隨團出國參展的機會,尷尬的現實卻是近年農產品輸日金額也是衰退的。
如果巴西農業是「大家閨秀」,咱台灣可能連「小家碧玉」也稱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