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一位交換生對臺灣大學生的針砭

2024-01-29 05:50

? 人氣

以我接觸到的教師和課堂來看,不要談直接硬氣地讓大批不學的、亂學的學生不合格,甚至有時會給我一種感覺,即「教師好像在求學生學」。這實在是個奇怪的現象,畢竟高等教育階段是自由的,不單單是說大學內自由,更是說你選擇上大學與否是自由的。高等教育是每一位大學生的自我選擇,而自由選擇理應是讓那些主動求學的人進入這一學術象牙塔才是。換言之,既然進入了大學,學習便是自己的事情了。怎麼會落得教師企盼學生能多學一點,求著學生多讀一些呢?當然,我也認識到,自我選擇也不一定是主動的,受社會、家庭、同輩壓力等的影響,這也極有可能是一個被迫完成的自我選擇。但如此一來招了一大批不想學的學生進校園,再讓老師委曲求全,實在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恐怕我的想法會遭致批判,因為學生在大學內會面臨很多身不由己的選擇,無論是上的課不喜歡,還是社團活動太多、校內工作太忙,多少都對學業懈怠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學業的懈怠也不啻體現在課堂的慵懶肆意,也體現在學生的課後作業情況。這一學期來聽了不少發言和報告導讀,實在是有些觸目驚心。有時候我分不太清楚,是我的標準太嚴苛,還是課程要求太寬鬆。如果對於一份英文材料的導讀僅僅是全程誦讀其中文翻譯,這恐怕是我見過最拙劣的報告方式。當然,我並非對全程誦讀中文翻譯有何偏見,我只是認為「導讀」一事,似乎不太可以這樣應付。當然,還有課後作業。僅針對我所就讀的這所學校,不少同期的交換學生和我談到,這裡的課後作業有些兒戲:缺失起碼的學術要求,甚至連參考文獻和引用都可以不註明,這在他們的國家屬於學術不端。我急忙為臺灣某大學開脫,這般要求可能需要循序漸進地來。交換學生不置可否,因為在他們的國家,作業要以Essay的格式上繳,即包含完整的學術規範;報告的投影片需要在每一頁註明引用,需要在最後附上參考文獻。有一位交換學生甚至和我笑談:「這哪裡是大學,這是高中。」言外之意是:在這裡,沒有這些規約束縛的嚴肅而濃厚的學術氣息,一切都那麼輕鬆愜意。

輕鬆愜意的後果,是大家開始選擇「知難而退」。我斷不是在這裡鼓吹苦難云云,但世上這般多的難事,退到何處是好?古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倘若是現在,恐怕大家先跑光了。我擺出一個認同古人的論斷:要想做成世界上的任何的偉大的事情,都需要苦難的磨礪。因為簡單的事情早就被做完了,剩下的都是難事,很多時候欲成大事我們便無路可退。可現在的現實是,大家開始知難而退,最終無人做大事,擔大任了。這實在有點恐怖了,因為拒絕大事的心態很複雜,先是知難而退,一直退下去難免良心不安,就不得不安慰自己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在我過往的閱讀、想像之中,所謂大學,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但如今再看,好像不太妥帖了。這些事哪一件是容易事?又有哪一件事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呢?

不過我也不是要用這般宏願綁架勒索各位,只是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我大概能知曉為何多數大學生們茫然無措而焦慮不安了。如果學生不能懷揣理想進入自由之地,那恐怕便好似無頭蒼蠅,失去一切的重心和目標,亂飛不滯,惱人不止。不過哪怕我們的學生向臺大看齊,倒也好像無法擁有這般經世濟民的宏願,畢竟連在臺大任職的老師都講,學生太功利了,不過這又是另外一碼事了。在此之前,我們還是先想想辦法,起碼讓高等教育有個底線,讓學生成為學生,讓大學成為大學。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