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亞洲大學研擬將外文系併入幼教系,此舉引起輿論譁然。這次「整併」與「停招」的討論,不僅關係到科系的未來和教學資源分配,更涉及了在籍學生的畢業資格及未來就業方向。
坐落於台中市霧峰區的亞洲大學,自成立以來僅23年歷史,擁有8個學院、28個學系和數十個研究所,全校師生人數約一萬兩千多人。在其二十六公頃的校園內,這所學府培育了許多人才,也在全球各大排名和國際評比中屢獲殊榮。
然而,即便成就斐然,亞洲大學仍然不得不面對少子化帶來的挑戰。面對這一現實,我們不禁要問:私校轉型之路何去何從?在招生不利時,是否唯逐步整併校系此一途徑可走?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亞洲大學在112學年度的新生註冊率達90.2%,並且財務狀況相對穩定,即便如此,學校仍在校系整併中持續尋找私校生存、轉型之道。
事實上,亞洲大學並非首次面臨校系整併的問題。從近年的校系變化看,整併已成為未來必然趨勢。除了109學年度的光電與通訊學系(併入資工系)、110學年度的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和經營管理學系(分組整併)、111學年度的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財經法律學系(分組整併)等先前的案例外,近期也有「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併入「經營管理學系」、「視覺傳達學系」併入「數位媒體設計學系」的系所整併討論,顯示校系整併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
由此可見,亞洲大學為適應教育環境的改變,透過分組整併、校系合併、停招裁撤等,實施了一系列科系制度上的策略調整。在此一背景下,筆者進一步思考,除了校系整併之外,還有哪些路徑可以應對這些危機?
因應少子化衝擊,各大專校院的創新與轉型策略
在面對少子化衝擊、高教轉型的挑戰時,多所大學紛紛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多管齊下以應對此一危機。以下是筆者整理五種主要的應對方式:
首先,加強跨學科合作:多所大學已開始推動跨學科的合作和創新學習方式,以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學術多樣性。例如,臺灣大學推動「未來大學」計劃,引入「探索學分」和「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同樣,臺灣師範大學降低了跨學科學習的門檻,使學生能更方便地選擇雙主修或輔系。文化大學的「跨領域學習網」則提供結合藝術、科技、商業等多領域的學分課程,而銘傳大學則著重於AI教育,通過專門課程和職業規劃,提升學生的競爭力。輔仁大學的「創新跨領域虛擬學院」利用網路平台,為學生提供靈活的虛擬學習環境。
其次,強化線上教育和遠程學習:利用科技提供更多元化和便捷的學習方式,吸引廣泛的學生群體。在這方面,臺灣大學的「開放式課程」、「MOOC線上學分課程」和「演講網」表現出色,讓社會人士和學生都能夠參與其豐富的線上教育資源。逢甲大學推出了多種線上自學課程,專供校內師生使用,同時也彙整了豐富的國內外線上課程資源。東海大學則透過使用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先進的數位學習工具,豐富遠程學習的體驗,並推出了校園AI智慧機器人「咚咚妞」,支援師生的教學與研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