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心理健康假與情緒的醫病關係

2024-03-01 05:30

? 人氣

大專校院陸續推動心理健康假。(顏麟宇攝)

大專校院陸續推動心理健康假。(顏麟宇攝)

你認同「情緒」也需要治療和恢復嗎?在現今台灣社會裡,當我們談論到健康時,除了身體的機能狀態外,也需要重視個人的心靈健康。就像身體會生病需要治療一樣,我們的情緒也會受傷,需要被關照和理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實際上,「心理健康假」與「情緒」兩者之間更像是「醫病關係」。這個詞彙原用於描述醫生與病患之間的信任合作關係,其中病患對醫生提供的治療有信心,而醫生則細心聽取病患的需求與感受。而中興大學這學期新推出的「心理健康假」,正扮演著協助學生自我照顧、管理情緒健康的醫師,提供學生一個心靈情緒得以休息和自我恢復的機會。

想想看,當你在學期間感到壓力山大,或是心情低落時,如果有機會能暫時放下一切、離開日常的忙碌,給自己一段時間去處理和理解這些情緒,這對你會有多大的幫助。

儘管許多大專校院陸續推動心理健康假,社會上對心理健康的偏見仍然存在。為了減少情緒議題的「標籤化」,申請心理健康假通常是線上進行,無需提供醫生專業證明,讓「隱性的情緒」有了喘息的空間,而學生則能透過關懷和諮商找到恢復的機制。

每個人在生活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各自的壓力和挑戰。就像我們的身體機能一樣,情緒偶爾也會「生病」,需要時間和空間來治療和恢復,適時地申請心理健康假喘口氣、尋求幫助,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生、台中市青年事務諮詢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賴宥澄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