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選後兩岸新局,新總統必須強化朝野對話!張五岳:無論誰當選總統,中國都將更大力促融促統

2024-01-12 20:30

? 人氣

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表示,三位總統參選人真實支持度彼此都相當接近,沒有人能保證當選。左起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資料照,柯承惠攝、徐炳文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表示,三位總統參選人真實支持度彼此都相當接近,沒有人能保證當選。左起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資料照,柯承惠攝、徐炳文攝/影像合成:風傳媒)

台灣將在1月13日選出下一任新總統,選前之夜三黨的總統候選人也分別在凱道與板橋舉行造勢晚會、進行最後衝刺。不過淡江大學的張五岳教授指出,無論是誰當選總統,中國勢必更大力促融促統,北京的態度不會因為誰上台而改變,新總統若不能強化朝野各界對話、團結台灣,恐怕將在內外壓力之下難以推展新政、甚至提前跛腳。

淡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10日在政大國關中心的「2023年中國大陸情勢總結與未來發展趨勢觀察」研討會指出,影響2023年兩岸關係的關鍵因素有三:包括美中之間的新型大國博弈;2023年是中共「20大」之後的開局之年,王滬寧也要求對台工作必須具備「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台灣將在2024年1月舉行總統與立委選舉。以上三項因素,都對兩岸關係產生直接明顯的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淡江大學張五岳教授。(政大國關中心臉書)
淡江大學張五岳教授。(政大國關中心臉書)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25年中共的對台工作會議都是在春節前後與3月「兩會」召開之前完成,去年卻罕見地延後到5月初才召開。張五岳認為,除了新冠疫情與放棄「動態清零」的因素,去年初中國的高空氣球飄進美國領空,更造成美中對立情勢陡然升高,這讓受制於美中關係的對台政策難以展現新局。加上2023年適逢中國政府的換屆年,更需要高層人事落定、甚至等待兩會通過黨與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特別是當對台工作會議在5月10日落幕後,中國外長王毅隨即前往日內瓦與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進行為時兩天的深入會談,凸顯了對北京而言,太平洋的「大兩岸」關係高度制約了台海的「小兩岸」。

此外,中國商務部去年4月12日曾經發布公告,自4月12日起,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調查應在2023年10月12日之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2024年1月12日恰好就是台灣總統大選的前一天,不過中國商務部最後是在去年12月15日宣布調查結果,並且認定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違反ECFA相關條款,12月21日進一步宣布中止部分ECFA產品關稅減讓,這等於是中方首次在選前宣布貿易制裁。張五岳指出,中共想藉由此舉凸顯2024大選不僅攸關「和平與戰爭」、也攸關「繁榮與衰退」,讓台灣民眾戚受到「政治互信」與「經貿讓利」密切相關,也意圖影響台灣經濟與中間選民。

至於在軟的一手方面,張五岳認為習近平更加突出福建的促融、促統角色。在習近平的對台政策的三條主要戰線——「一中反獨」、「一中促融」、「一中促統」,福建不再只是「海峽西岸經商區」,更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中共對台統戰措施的發布層級也從國台辦、發改委升高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尤其是去年9月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第一份專門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印發的文件,內容也不再單純聚焦在福建,而是明確「以融合發展為主軸、積極為兩岸統一的進程融合與統一後的方式進行試點與探索」,顯然是要突破過去的舊框架、建立新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