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跟導演、演員通訊時就知道,台灣50年代的左翼歷史,是被壓殺的歷史。」客家還我母語運動今年屆滿30周年,差事劇團在最新力作《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中,將藉由50年代的白色恐怖肅清、80年代的遠化罷工,牽起客家族群與台灣街頭運動的連結,團長鍾喬並直言,「其實語言只是運動的表面,背後是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背景,這個背景當時就放在工人跟農民運動上。」
談到客家族群的運動參與,鍾喬說明,客家族群在80年代參加了許多工人、農民、環保甚至原住民運動,所以1988年,在解嚴1年後,客家人就來倡議,像是當時有《客家風雲雜誌》,而還我母語運動則高舉著戴口罩的孫中山照片,象徵意義是:「如果孫中山還活著的話,他上電視也不能說自己的客家話。」
鍾喬表示,語言是一個社群或族群的橋樑,在台灣,客家人相對於閩南人是少數,90年代後所謂的本土化,通常是以閩南人作核心,主張台獨運動、台灣意識,而像他過去參加黨外運動時,黨外反對國民黨語言政策、中國想像的閩南人也會問他:「你為什麼不講台語?」
在此前提下,鍾喬於1988年在《人間雜誌》做了一系列客家運動專題報導,其中關於桃園三洽水的白色恐怖受難者梁雲漢的故事,被以「范天寒」這個假名呈現,並作為如今《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之基底。
《范》劇3軸最後一條線:當代演員怎麼走進這個戲
在《范》一劇中,鍾喬說明,將分為3個軸線,包含:范天寒的50年代、1989年的遠化罷工,而最後一條線,則是「當代演員怎麼走進這個戲」,將從演員的人生經歷來發展,不管他和抗爭運動有關係或沒關係,都會被牽連進這個主軸裡。
對於所謂的當代演員經歷,鍾喬談到,差事劇團這些年製作白色恐怖歷史劇碼,他感受到演員是戲劇的核心者,演員對於事件有什麼經驗非常重要,「但在台灣這個經驗的斷代很嚴重 」,他認為,把演員面對記憶的狀態呈現出來,是有其必要的。
鍾喬表示,客家人很重視傳承,當然也有封建的成分,族群注意的是共同記憶,除了是生活的記憶,還包含人怎麼活在那個時代裡。
「台灣50年代的左翼歷史,是被壓殺的歷史」
對於所謂的經驗斷代,《風傳媒》採訪團隊詢問鍾喬,是否是因為左翼運動在台灣的歷史遭到刻意消去?對此鍾喬回答,他在跟導演、演員溝通時,就知道台灣50年代的左翼歷史,是被壓殺的歷史,幾乎很少人知道,因為在反共、冷戰因素下,蔣介石透過情治系統打壓共產主義在台發展,當時真的左翼份子,以及被牽連的總共有8000人,更有2到3萬人被關了5年以上,最久更被關上了36年又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