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華志觀點:3.1期恐被丟包拉警報?拯救台灣離岸風電趁現在!

2024-03-08 06:50

? 人氣

作者指出,如果台灣離岸風電最大的問題是國產化,那沈北杯恐怕弊大於利。(取自Ørsted 沃旭能源臉書粉專)

作者指出,如果台灣離岸風電最大的問題是國產化,那沈北杯恐怕弊大於利。(取自Ørsted 沃旭能源臉書粉專)

日前我接到一通離岸風電開發商的電話。他跟我說,台灣的國產政策已經讓他們公司無法承受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等等,我們去年通電話的時候你不是對3.2期選商很期待嗎?」

「那是去年。我們收到估價單才知道國產化的東西又變貴了。有些人簡直是在敲竹槓!」

這位主管向來對國產化這件事比同業接受度高一點。他常常跟我說他了解諾大工程需要在本地創造就業和經濟利益的重要性,雖然東西的確會是比較貴。所以當他用「掠奪性」(predatory)這個字眼來形容台灣供應商的定價的時候,我知道現在的狀況真的很嚴重。

在台灣,國產化後的風機價格大概比歐洲貴20%。這還算是可以接受的。不可接受的是國產化水下基礎比國際大概貴一倍,而且價錢還在持續上漲。在台灣有兩家水下基礎的供應商,世紀鋼和興達海基。

「而這兩家給我們的報價竟然完全相同!」 這是巧合還是價格串通?

3.2期加進來的海纜甚至只會有一個供應商。如果你是供應商,知道開發商為了滿足國產化的要求別無選擇只能跟你購買的話,你有什麼誘因不開高價?

搖搖欲墜的3.1期

照理說,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1期有五個風場計畫已經簽了行政合約。下一步是喬好計畫細節後再融資。但是聽說除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計畫還算有在動以外,其餘四個風場計畫的工程和勘測活動很少。對3.1期計畫來說,別說達到最後投資決策(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了,就連企業購電協議(Corporate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CPPA)都沒有。進步龜速。

不只是打電話給我的開發商,其他很多台灣離岸風電界的主管都普遍認爲3.1期的風場計畫會被丟包。單單從去年到今年,台灣風場的成本增加了30-50%。「成本根本無法承受,沒有人會付那麼多。」要消化所有的成本,台灣離岸風電的CPPA價格至少要六字頭起跳,甚至還有人說需要7.5元一度電。但像台積電是不會想要簽這樣的價錢的。他們想簽五元一度電以下,最好是4.5元一度電。

在談攏價錢遙遙無期的狀況下,3.1期的風場已經算是遲到了。就算在最佳狀況下,業界廣泛認為最早電網連接將是在2028年而不是計畫的2026/2027。遲到事實上還好,大家擔心的是萬一開發商決定不玩了。

「你有沒有注意,去年3.1期拍賣大多數獲勝者在與政府的合約裡談判了非常有利的退出條款?」對這些開發商來說,拖延沒有太多的成本。但也不能夠無止境的繼續拖下去。

至於近日就應該要開始提交申請的3.2期選商,很多開發商要求延期。「現在的條件太不有利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