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外媒報導國際刑事法院下令要逮捕以色列總理,但美國卻施壓力阻下,有一場發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透過紮營展開長期抗議,並聲援巴勒斯坦的學生運動,不但校長遭到政治力量批判,猶太金主斷糧,校長宣佈參與運動的學生停學,但卻激發教職員也加入抗議行列。雖然這起校園運動在美國還發生連鎖效應,國內媒體也報導,但更值的一問的是為何台灣島上,不但激不起火花,而且似乎以色列的聲音與看法為主,更隱約可以觀察出政府不希望社會出現反以的聲音。
可是在台灣不論是以色列或有阿拉伯血統者,在對外開放政策下都早就出現在你我身旁,至於台灣有沒有巴勒斯坦的官方代表處,去問大多數國人可能都是未知,甚至還和巴基斯坦搞混弄不清。但這其中有無政府因素所導致?首先從已經公開歷史紀錄,在蔣經國時代台灣和以色列有軍事合作,1990年2月15日遠見雜誌也有報導,也就是說今日國內飛彈發展和以色列有關係,外加上美國在國際上也用大國影響力,去支持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土地建國,一直到今日以色列駐台代表,還不時在紙媒上發表文章,但阿拉伯,特別是巴勒斯坦的看法,似乎就消音了。
外加上以巴歷史恩怨可用長篇大論又公婆互說我理,外加上台灣是靠外貿去賺他國錢財求生存,那巴垃斯坦在政府故意漠視,商人沒興趣,最後就是國內大學生與國人,在此國際觀上是空白。這個很現實的嘴臉也投射在官員身上,例如發生打的沒完沒了俄烏戰爭,咱們外交部長對外媒嚷嚷,美國一定要持續金援烏克蘭,否則會讓中國大陸對台灣有心存歹念起而動武看法。至於人權更是大小眼,以色列在正在發生的戰爭中,一些軍隊動用國際不容暴行,國人和政府都用關我啥事去看待,但是在俄烏戰爭中卻報導平民慘狀,以及逃亡到波蘭間發生的苦難。那可想而知,美國大學內的抗議學潮,在台灣的大學內是激不起火花,吵不起來的主因,是自身的無知又和利益無關。
可是以台灣處在一海之隔,有頭易怒的大猩猩隨侍在側情形下,若對同樣處於國力不對等的戰爭與暴行,用古代此乃蠻夷糾紛心態去視之,算啥國際化?且先不說兩岸關係,就以我們對原住民、移工,真的能用同理心去了解一件事情所引發背後的主因嗎,是否存著被漠視的排他心態但又不自知呢。整個世界都存有邊緣者,但最不該的心態是把其邊緣化,因為有可某日就發生在你身上。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