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再對中國科技產業出手,中美科技戰持續升級擴大,除了印證「國家安全」只是壓制中國、打科技戰「遮羞布」外,對其它「利益攸關」或甚至只是「觀戰」的國家而言,最值得關心的就是中美科技戰持續升級後,對各國產業與利益的影響,台灣該注意切勿從受惠者變成受害者。
上周二美國政府宣布撤銷了一些美國企業對中國華為供貨的許可證,這些貨物主要是電腦晶片,受到影響的包括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與IC設計龍頭高通,英特爾承認第2季營收會因此受影響。這個動作很明顯是因華為不久前發布首款搭載英特爾新款Core Ultra 9處理器的AI功能筆電MateBook X Pro。新措施會讓華為的筆電與手機生產受影響,而英特爾同受其害,第2季營收就會受影響。
此外,美國也準備對中國汽車(主要是新能源車)下重手,原本已啟動「國安調查」,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下周對《路透》表示,美國有可能對中國汽車採「極端行動」,直接禁止中國連網汽車進口美國,或者尋求其他防護欄或保障措施;也有外媒報導指美國本周可望宣布對中國電動車課以100%的關稅。而上週四(5月9日)美國政府再將37個中國實體列入貿易黑名單。
如果再加上之前的TikTok法案、AI晶片出口限制緊縮、準備禁全球無人機龍頭中國的大疆,當然,還有中方的反擊,如3月傳出中國政府推出新禁令,要求政府機構、國有企業的電腦和伺服器,逐步淘汰英特爾、超微(AMD)的處理器和晶片,改用華為、飛騰等中國製產品。
從中美關係總體面看,美國財長葉倫、國務卿布林肯等才先後訪問中國,兩國高層持續有互動、溝通,甚至傳出可能安排拜登訪中的說法,兩國關係似有緩和。但實際上中美兩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與科技戰仍手續升級、擴大,甚至美國大有「不死不休」、非要踩下對方不可之勢,這由美國的出手可看出來。
美國對中國祭出的科技戰,一直是以「國家安全」之名為之、且再三強調不是為限制中國發展;禁止對華為提供高階晶片或禁用華為電信產品,限制高階AI晶片出口、管制尖端製程半導體設備…….,無一不是在擔心電信竊聽、精密晶片軍用等國安名義下進行。這次撤銷英特爾的出口許可,美國商務部在聲明中也是說:「我們持續評估我們的控制措施如何最好地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同時考慮不斷變化的威脅和技術環境。」
但只要看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就看出,到後來已經是「非關國安」,只要看到華為「竟然」還能存活甚至發展,就要持續加碼,打垮華為、壓制中國電信與科技發展才是重點。AI晶片情況雷同,第一波禁令出台後發現未能完全壓制住中國的AI發展,接著再祭更嚴苛的禁令,目標與判定標準,與其說是「國安」,不如說是看有壓制住其發展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