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華觀點:民粹主義的幽魂─2024年印度大選中的「莫迪效應」

2024-05-20 07:10

? 人氣

印度總理莫迪所屬人民黨(BJP)的旗幟。(AP)

印度總理莫迪所屬人民黨(BJP)的旗幟。(AP)

《外交政策》期刊5月13日分析,歐洲極右派預期將迎來於6月6日至9日歐洲議會選舉的勝利,而其背後崛起的動力正是來自於歐洲年輕選民。倘選舉結果極右派獲得的高度民意支持,將促成極右派政治勢力的結盟與合作,此或將搖動未來歐盟的團結,極右派政治勢力將對歐盟對「俄烏戰爭」的立場和優先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外交政策》評論,傾向極右的歐洲青年並非主張排外和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者,彼等訴求來自於主流政黨和現行體制感到失望,而高通貨膨脹、高房價和低工資等經濟不平等的問題,推動年輕人轉向極右路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輕選民的反體制訴求

將目光從歐洲投射至印度洋,2024年歷時6週的印度大選結果亦將於6月初揭曉,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可望在這場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民主選舉,贏得第三個任期。根據印度政府統計,今年符合18歲以上投票資格的選民人數接近9.7億,整體選民規模已接近10億人口,被稱為「地表上規模最大的民主活動」。然而,選前根據印度選舉委員會公佈的數據,符合資格的首次選民中僅有不到40%(18至19歲)進行登記投票,出口民調顯示許多年輕人對自2019年前次大選以來經濟進展緩慢感到失望,投下「以上皆非」(nota)的選項。德里智庫的發展研究中心(CSDS)調查發現,失業率和生活成本上升是年輕選民在選舉前最關心的問題,62%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五年找工作變得艱難。這或許凸顯印度青年對於經濟失衡的不滿,導致對民主參與的疏離感。

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核心工程

儘管如此,莫迪仍然獲得國內廣泛的支持,被稱為印度最受歡迎的候選人,也由於反對陣營勢力孱弱,形成此次大選中「莫迪一個人的武林」現象。作為一位高擎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的國家領袖,莫迪在競選活動中從不掩飾他仇視伊斯蘭、穆斯林和少數族裔的言論,如他於競選期間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攻訐反對黨印度國大黨(INC),警告一旦主要該黨獲勝將,稱「當國大黨執政時,穆斯林在國家財富分配具有優先權,這表示他們會國家資源分配給誰呢?給那些有較多孩子的人,給那些滲透者。」

2020年後莫迪政府加快推進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核心工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莫過於2019年連任後,莫迪大力推動阿尤德亞羅摩神廟重建工程。2020年8月,莫迪親赴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的阿約提亞(Ayodhya),主持當地羅摩(Rama)神廟的奠基典禮。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認為,莫臥兒帝國(穆斯林王朝)初代君主巴布爾在1528年拆毀了原有的印度教羅摩神廟(值得一提,巴布爾受到波斯文化建築文化的啟發,泰姬陵即為當時莫臥兒帝國的代表建築),因此印度人民黨(BJP)於1980年代開始號召拆毀該清真寺,進而鼓動1992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間發生暴動事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