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紀念黃埔建軍百周年─化解對來台外省榮民的刻板印象

2024-06-16 07:20

? 人氣

這類經由部隊體系自行培養的軍官,一般稱之為「行伍」出身,當然「行伍」也可能在後來被部隊長官保送到陸軍官校受訓,畢業後再扶正成為黃埔系的軍官。例如筆者訪問過的王伯伯,就是經歷過盧溝橋事件的西北軍第29軍小兵,後來經由長官劉汝明保送到西安的陸軍官校第7分校,成為黃埔第21期的學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可並非所有出身地方軍的士兵或者軍官,都有機會被送到陸軍官校接受培訓成為中央軍。而且黃埔軍校的畢業生,都會被要求在對日貨者對共作戰中以身作則衝在第一線,因此他們戰死或者被俘的機率就比較高,能來台灣的數量本就相對較少。根據陸軍官校第1期畢業的鄧文儀將軍統計,來台灣的黃埔軍校生約10,000人,留在大陸的約50,000人。

多數留在大陸的黃埔軍校生,是因為北伐或者抗戰勝利後政府裁軍,離開部隊回歸民間才沒能來到台灣。他們當中的多數人,哪怕是隨長官叛變投共或者是本來就是潛伏在軍校裡當地下黨的少數人,在中共統治下都難逃被清算的命運,命運極為悽慘。來到台灣的黃埔生,是極少數的幸運兒,即便他們當中亦有人在白色恐怖時代遭受牽連。

蔣公銅像在榮家的存在,與其說是給老兵膜拜他,不如說是給老兵一個情感上的宣洩出口。 (作者提供)
蔣公銅像在榮家的存在,與其說是給老兵膜拜他,不如說是給老兵一個情感上的宣洩出口。 (作者提供)

對蔣中正情感複雜

第二個刻板印象,是所有的榮民都愛戴蔣中正,這是極為錯誤的。一般情況下,確實出身黃埔系的官兵會比較忠於蔣中正。或者是並非黃埔出身,但在國軍中扮演要職者對蔣中正會有一定程度的尊重,比如俞大維跟孫立人都不是黃埔系統出身,但俞大維當到國防部長,孫立人當到陸軍總司令,都曾受益於中華民國體制。

所以哪怕曾被軟禁,晚年的孫立人對蔣中正仍十分敬重,沒有發表任何對蔣中正不利的言論。可並非所有來到台灣的榮民在中華民國體制下都能夠飛黃騰達,這些人對蔣家父子的看法就未必那麼寬容。哪怕是黃埔軍校畢業生,有些可能根本就是中共地下黨,有些則是被地方部隊保送到官校受訓畢業的,他們出於對中共或者老部隊的感情,對蔣中正還會帶有或多或少的敵意。

如果我們把範圍再拉大到基層老兵,他們很多人可能都在不同番號的部隊裡待過,今天中央軍,明天地方部隊,後天又變成偽軍或者共軍。基本上是誰給他們飯吃,就效忠誰。今天槍口對著的人,明天可能又變成自己的老闆或者同僚,根本談不上對蔣家有所謂的效忠,只是他們剛好都在1949年因為各種不可抗的原因跟著來到台灣,才成為了蔣家的兵。

可根據筆者訪問的絕大多數基層老兵,包括前面提到的孫爺爺,他們其實既不喜歡蔣中正也不喜歡毛澤東。對他們而言,無論蔣中正還是毛澤東都是導致兩岸兵戎相見,中國人殺中國人的罪魁禍首。死在蔣毛手下的中國人,遠比北伐時代死在軍閥手下以及抗戰時代死在日軍手下的還要多,所以老兵怎麼可能真心喜歡蔣中正?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