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G7公報有28處提及中國,北京被描述為「邪惡力量」

2024-06-17 12:02

? 人氣

七國集團普利亞峰會14日發表公報,《紐約時報》強調其中高達28處提及「中國」,「幾乎每一處都把北京描述為邪惡力量」,顯示七國集團與中國的對抗性。但專家懷疑,七國集團真能對中方施加足夠的痛苦,使其從根本上改變對俄羅斯的政策。

《紐約時報》指出,在義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雖然習近平沒有出席,但中國的身影卻一直若隱若現:對於俄烏衝突來說,中國是「俄國戰爭機器」的救星;對南海爭議來說,中國是日益加劇的威脅;對電動車浪潮而言,中國是恣意妄為的經濟參與者,除了對西方傾銷他們的電動車產品,還威脅要停止出口高科技行業所需的關鍵礦產。《紐時》認為,共28處提及中國的七國峰會公報,「幾乎每個地方都把北京描述為邪惡的力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過去不是這樣的。

《紐時》提醒,過去的七國集團峰會談及北京時,往往強調雙方應該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反恐與核擴散等全球議題。雖然中國從未像俄羅斯那樣被邀請加入G7(俄羅斯是在1997年加入、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被被暫停成員資格),但過去卻經常被G7描述為「合作夥伴」,中國也是一個超級供應商與超級客戶。今年的公報雖然也說「G7尋求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要以直接坦誠的接觸來表達關切和處理分歧」,但中國也被G7拿來與俄羅斯被相提並論,兩國甚至都被視為威脅。《紐時》認為,這可能是中俄深化夥伴關係的當然結果。

G7對中國的態度變了

除了俄羅斯戰爭,G7峰會公報也在網路空間的惡意行為、台灣問題、中國在東海與南海的行為、西藏和新疆的人權狀況、對香港自治的打壓、產能過剩與傾銷等處提及「中國」。G7聲明要與中國合作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污染危機、打擊非法合成藥物販運、確保全球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全球健康安全、處理脆弱國家的債務可持續性,但也直言關切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中國的非市場做法導致扭曲市場的產能過剩。

《紐時》特別描述了G7峰會最後一天的拜登與哲連斯基的聯合記者會場景:當哲連斯基小心翼翼地談到中俄日益密切的關係時,拜登卻急著接話,強調中國當然沒有提供武器,但他們卻以生產這些武器的能力和可用的技術「在實際上幫助了俄羅斯」。《紐時》也引用了參與G7峰會的匿名官員說法,他認為與會領導人似乎認為他們與中國的關係將「越來越具對抗性」,畢竟習近平的目標顯然是讓中國在貿易與安全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無上限合作」引戒心

過去兩年在德國與日本的G7峰會,雖然也有烏克蘭戰爭的因素,不過與會領導人關心的是習近平如何作為一股緩和力量來影響普京,但中國對俄羅斯的「無上限合作」似乎改變了歐洲的想法,也讓這屆峰會公報的語氣大為不同。領導人們在公報中強調:「我們繼續依照我們的法律系統,針對中國和向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實質支持的第三國的行為者採取措施」、「包括金融機構、以及針對其他為俄羅斯國防工業採購物資提供便利的中國實體採取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