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岡儒觀點:im.B三大奇事─調查官投資千萬、明星檢座飲宴及調查局長辯稱?

2024-06-23 06:40

? 人氣

圖為台北地檢署。(翻攝自Google Maps)

圖為台北地檢署。(翻攝自Google Maps)

近日(6/17)im.B吸金詐騙案(下簡稱該案)於北院開庭,傳喚被害人到庭陳述意見。同日媒體(上報)報導《im.B成員忙脫罪、被害人控:我被騙3千萬還挨告恐嚇》:「自救會發言人指出,各地的imb被害人代表齊聚在北院,這起詐騙案吸金超過90億,受害家庭近5000人,提告人數已經突破500人。」觀察歷年報導,足見該案吸金詐騙金額龐大以及被害人眾多,而主嫌通緝犯曾耀鋒廣交政商名流,曾嫌等住處酒藏、奢侈品及名牌包陳列如林,更是廣為人知。(註:被害人自救會6/17至北院門口喊口號等,請見TVBS等報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賴政府上台甫滿一個月,在賴政府宣稱強力打詐同時,筆者回顧「im.B案三大奇事」,所舉均「事涉」檢調人員,細思脈絡或可查見隱微現象實況,期盼透過本文嚴正省思。

im.B第一奇事:調查官投資千萬及抽取傭金?高層參與飲宴均不認識主嫌?

調查局(調查官)職司犯罪調查,當調查官對im.B投資超過千萬,更介紹抽取傭金,請問有這樣的調查官?吸金詐騙集團慣用《龐氏騙局》方式,俗稱「你貪我利息,我貪你本金」之行騙手法,幾乎成了固定套路,問題是「調查官怎會輕易上當,更投資超過千萬?」難道另有隱情?又,當時媒體報導調查局多位高層參加im.B春酒飲宴(茹曦酒店春酒),實情為何?

未免文繁,筆者直接引用中央社報導(2023/6/7)《傳檢調涉im.B案 調查局:1人投資1200萬》,重點節錄如下(新聞原文):「調查局今天發布的新聞稿指出,一名調查官於民國110年1月間參與im.B投資,投資金額為新台幣1200萬多元,截至今年4月底,陸續『收取利息』共約100萬元」、「媒體報導,im.B主嫌曾國緯(本名曾耀鋒)疑有接觸調查局國會連絡主管、台北市調查處組長、新北市調查處站主任、洗錢防制處退休官員等餐敘。調查局表示,『經內部調查』,遭指涉的調查局人員『均』不認識曾男。」(以上引用該報導原文,雙引號筆者所加)

調查官哪來這麼多現金?為何敢如此投資?

依據前揭報導,「一位調查官自有資金」斥資「超過台幣千萬投資」,細看本金1200萬,投資「兩年」利息約百萬?(註:細部正確金額、歷年利息當以檢方實際調查為準,換算後乍看似乎不高?)

為求詳細,曹姓調查官投資乙事(北檢行政簽結,不另論),請見im.B該案2023年8月29日北檢發布新聞稿記載:「確有曹姓調查官以『自有資金』投資im.B平台約1200餘萬元,但並無施壓平台人員之舉,且其於112年4月24日收受最後一筆8萬餘元利息時,當時尚未獲悉im.B平台發生問題。」、「曹姓調查官除自行投資外,亦曾向家人(父親、配偶)推廣投資im.B平台不動產債權,從中分得1%之佣金約2萬餘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