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腹背受敵!北京同意與歐洲進行「關稅磋商」,盼能叫停中國電動車新關稅

2024-06-24 16:08

? 人氣

2024年3月3日,中國山東省煙台市一列運載出口汽車的貨運列車抵達碼頭。(美聯社)

2024年3月3日,中國山東省煙台市一列運載出口汽車的貨運列車抵達碼頭。(美聯社)

中國商務部22日晚間宣布,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當天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舉行視訊會談雙方商定就「歐盟對華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案」啟動磋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張健表示,中方希望的最好結果,就是取消7月4日起加徵關稅的決定。

《路透》指出,中國多次呼籲歐盟取消關稅、並表示願意進行談判,因為北京不希望捲入另一場關稅戰,因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仍令其深受打擊。不過北京也表示,如果發生關稅戰,將採取一切措施保護中國企業。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是歐洲宣布新關稅後首位訪問中國的歐洲高級官員,他的任務就是促成中歐談判、避免貿易摩擦升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4年6月22日,德國副總理哈貝克在上海記者會發表談話。(美聯社)
2024年6月22日,德國副總理哈貝克在上海記者會發表談話。(美聯社)

哈貝克在上海宣稱「這些關稅並不是懲罰性的」,並稱加徵關稅是「最糟糕的手段」,讓各方陷入貿易摩擦升級的惡性循環。根據哈貝克的說法,歐盟新宣布的關稅只是要尋求公平交易、抵消違反世貿規則的補貼,他也傳達歐盟願意進行磋商、希望有機會避免徵收關稅。《紐約時報》指出,由於事涉數十億美元的龐大貿易,中國與歐盟同意就關稅爭端進行談判,試圖解決不斷升級的關稅爭端。

然而中國對於哈貝克「不公平補貼」的指控依舊予以否認,並稱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是技術、市場和產業供應鏈優勢的結果。歐盟執委會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獲得政府和國家控制的銀行系統的大量補貼,並宣布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38%的關稅(現行稅率為10%)。《紐約時報》報導,歐洲車企的高管呼籲中國製造商在歐洲生產汽車、聘用歐洲工人,而不是從中國進口汽車。

今年早些時候在上海車展上亮相的福斯 ID.7 Vizzion電動汽車。(AP)
今年早些時候在上海車展上亮相的福斯 ID.7 Vizzion電動汽車。(AP)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張健表示,中歐同意磋商表明雙方都希望解決分歧,畢竟貿易爭端對雙方都不利,他認為中方希望看到的最好結果,就是能夠取消7月4日開始徵收的新關稅。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歐洲經濟研究室主任孫彥紅表示,歐盟認為中國電動車有競爭力,雙方討論良性競爭合作的難度將會很大;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虹也認為,歐洲只是想要拖慢中國電動車進入歐洲的速度,中歐透過談判撤銷關稅的可能性不大。

中歐展開關稅磋商的消息傳出後,正在中國訪問的哈貝克對此表示歡迎。英國《金融時報》強調,德國對於歐盟提高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向來抱持批評態度,因為中國市場對德國的汽車製造業至關重要,這讓德國特別容易受到北京報復措施的衝擊,柏林當局也一直謹慎因應美中之間的對立與競爭。哈貝克說,這只是雙方邁出的第一步,但「後頭還有好幾步」。

2024年3月,中國江蘇常州的力帆電動車工廠。(美聯社)
2024年3月,中國江蘇常州的力帆電動車工廠。(美聯社)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美國與歐盟都已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新關稅,不過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政府一方面與歐美國家的態度保持距離,另一方面也繼續探索在尖端能源領域「不依賴特定國家」。《日經》指出,中國電動車目前在日本的新車銷售僅佔2%,經濟産業省官員認為「目前還不到要控訴本國産業損失的程度」。

雖然《日經》認為中日兩國很難採取關稅等貿易措施,並且引用普華永道諮詢(PwCconsulting)經濟學家薗田直孝的說法,認為提高關稅容易招致對方報復、進而導致事態升級。不過也有經濟産業省官員表示,日方「不能對中國的産能過剩視而不見」,未來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確實可能出現利益衝突。不過日本政府目前的應對仍偏向保守,通過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和WTO等國際經濟框架來對中國施壓,要求修正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並且加強志同道合國家之間的供應鏈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