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2022年2月下令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當然,俄羅斯的官方用語是「拯救鄰國免受侵略」的「特別軍事行動」),哲連斯基政府在美國及其盟邦的支援下奮勇抗敵,俄烏雙方也一路鏖戰至今。不過除了中國、印度與全球南方始終不願選邊站,歐美陣營內部對援助烏克蘭的分寸該怎麼拿捏,也一直有爭議。就連美國國會去年都一度擱置援烏法案,直到今年4月才終於放行。
面對這場二戰後的歐陸最大衝突,德國最負盛名的哲學家在2022年6月曾在《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發表〈戰爭與憤慨〉(Krieg und Empörung)一文,呼籲「我們必須找到擺脫兩難的辦法,寄希望於謹慎應對烏克蘭『不能輸掉這場戰爭』的目標」。有意思的是,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這篇文章的真正論敵不是獨裁者普京、亦非美國霸權,而是被侵略惡行輕易激怒、未能理性應對核戰風險的德國年輕世代。